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讲义--2022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docxVIP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讲义--2022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本节结构

重点阐释

一、概括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特点

⑴选拔方式上,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员(另有甄别方式)是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

⑵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对民国官员选拔制度影响深远;

⑶继承与发展,渐进变革;

⑷国民政府正式(或开始)建立了公务员制度。

二、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

②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③促进人才的公开、平等竞争,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正;

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现代人事制度的建立。

三、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1)相同之处:①公开考试,择优录取。②对职位进行分类。③广泛使用“考绩制”。

(2)不同之处:①西方实行政治中立,中国坚持党管干部。②西方实行“两官分途”,中国二者不分。③西方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中国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④西方文官众身任职,中国公务员有辞退机制。

角度

西方文官制度

中国公务员制度

法定范围不同

多数国家公务员仅指中央一级,不包含地方政府公职人员

我国公务员不仅包含中央一级还包括地方各级

选用标准不同

西方各国在文官的选用上注重通才或专才(基本把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作为用人的主要条件)

我国明确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这一标准贯穿公务员的考试、录用、管理、晋升、奖惩等各个环节

两官分途

西方文官实行“两官分途”,有“政务官”与“事务官”之分,政务官随政党选举成败而进退(政治化),事务官则保持稳定(职业化),相互之间不能转任

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各级各类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任

政治原则

坚持“政治中立”:不受党派干预,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党派的政治倾向性

⑴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⑵不搞“政治中立”,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服务对象

服务政府:西方国家的文官则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它受雇于政府,是政府的雇员,一切服从政府需要,为政府利益服务

服务人民: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我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四、多角度认识中国近代的文官制度

1、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转型:中国近代文官制度构建既有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因子,又有近代外国文官制度的异质细胞。晚清封建专制与吏治腐败的社会形势,迫使清政府展开对科举考试制度改革,废除科举制度。文官任用、考绩、俸禄、惩戒、培训等方面改革相继开始。

2、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创立: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文官管理思想、对文官制度的设计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开创了我国文官制度之先河。

3、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发展:国民政府的文官制度进一步发展,涉及文官考试、任用、考绩、奖惩、培训及官等薪俸、服务与保障等方面,该时期的文官制度形成正式公文和法律。

五、晚清废除科举制的主要原因与意义。

1.主要原因经济上:科举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上:清朝末期封建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科举制不利于国家的统治。

文化上:西方文化的传入,是民主思想有了尽一户发展,人们开始呼唤改革。

外部环境:1904-1905日俄战争,日本的胜利给清政府几大的冲击,西方文官制度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2.意义

①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科举制的废除使新式学堂得到发展,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近代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实用型新式人才,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②推动选官制度改革。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成为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③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科举制的废除使士大夫阶层的一部分人加入新军,增强了反清力量。

④推动了中国社会基层改革。许多基层社会中的士绅及学堂毕业生先后组织和开办教育会、农会等。

⑤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代社会政治生活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等口号,并投身到近代化中去。

一课一练

1.(2021·山东省高二第一学期10月联考·18)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3分)

材料

1931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部分试题

1933年10月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部分试题

1.国文: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论。

2.民法:试详述民法上人之种类及其性质。3、刑法:何谓间接正犯试详论之。

4.行政法:试从五权制度上说明行政之意义。5.中国近代政治史:中日战争之经过及其影响于我国内外之关系如何。

6.经济学:试详述地租之起。

7.财政学:公债制度对于社会资本之构造有何影响试详论之。

8.国际公法:说明外交官之特权及与领事官之区别如何。

1.国文:孟子谓“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其理由何在?试申论

文档评论(0)

131****26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