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造血:精准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问题研究.docxVIP

输血与造血:精准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问题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输血”与“造血”

精准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问题研究

?

?

杜媛

[摘要]目前,“精准扶贫”已作为各项扶贫工作的重点,而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目标不止于“助学”,更要“铸人”“筑梦”。高校精准扶贫,重在精准,旨在扶贫、扶志与扶智。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以“输血”模式为主,存在资助对象不精准、资助效果不持续、育人成效不明显等弊端。故高校资助育人需要以“精准资助”为抓手,精准“识”贫、“问”贫、“脱”贫、“帮”贫、“治”贫,继续完善“授人以鱼”的输血模式,构建“授人以渔”为主的造血模式,从而实现资助和育人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精准扶贫;资助育人;“输血”资助;“造血”资助

[]G647[文献标志码]A[]2096-0603(2018)31-0170-02

习近平总书记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在全面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习总书记“扶贫先扶智”的指导思想引领下,精准扶贫也成为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目标。同时,高校扶贫工作不仅是为了帮助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要实现其“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所以,将“授人以鱼”的输血资助模式与“授人以渔”的造血资助模式相结合,有助于实现高校资助与育人的双重目标。

一、精准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的内涵及要求

(一)精准视角下资助育人的内涵

精准扶贫中“‘精准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人群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资助育人中“资助”重在帮助受助者改变贫困状态,育人则强调要从思想上建立高校贫困生的信心和勇气,并在资助过程中帮助和指导他们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二)精准视角下资助育人的要求

高校资助育人的核心就在于将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大学生自我提升。具体而言,就是培养其健全人格、自立精神和自助本领。

二、传统资助育人模式的弊端及产生原因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日趋完善,同时来自社会渠道的奖助学金也越来越丰富,实现了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方位资助。但现有模式更注重以经济资助的方式“输血”,给钱给物,虽能解一时之困,但其弊端也逐渐显现。

(一)传统资助模式的弊端

1.资助对象不精准。“输血”式资助模式注重政策设计的广度和深度,缺少甄别受助对象的有效办法,没有解决好“资助谁”的问题。一是现有认定标准重在定性缺乏量化指标;二是相关部门认定不够严格,存在虚假认定;三是贫困生自身缺乏诚信。

2.资助效果不持续。“输血”式资助模式的资助绝大部分是单向流动和不可循环的,缺乏可持续性。如果不断投入增量资金,但随资助力度加大、额度增大、覆盖面扩大、项目增多,高校经济负担会日益沉重。

3.育人成效不明显。“输血”资助模式重资助,轻育人。仅仅“物质解困”,未能实现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提升,未重视个体的成长发展,很难达到真正的育人目的。

(二)传统资助模式弊端产生的原因

1.评定对象不精准,缺少有效的甄别方法。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国家尚未建立规范有效的公民收入申报制度和监控机制;二是公民诚信档案不健全,征信系统不完善,存在助学贷款难催缴等情况;三是高校尚缺诚信教育的理念,更缺少对诚信的奖励和对不诚信的处罚的措施。

2.重在经济脱贫,缺乏综合能力提升。现阶段资助理念仍停留在物质给予层面。同时,国家精准脱贫主要从宏观层面、数据角度来评定扶贫工作绩效,无法从更微观的角度如个人心理、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测量和评定。

3.权利与义务失衡,形成错误价值观。仅靠物质资助,让资助过程简化为“施舍”,受助者权利远大于义务,潜移默化造成学生“等、靠、要”的心态。同时,部分学生为争夺这“天降之财”,甚至虚报家庭经济状况,不仅损害自身诚信,还因相互举报影响人际关系。

三、精准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新路径

(一)完善“输血”资助模式

1.找准立足点,精准“识”贫,完善资助评定程序

精准资助首先要精准“识”贫,解决“认识”上的问题。通过翔实的调查研究、严格的评定程序了解学生的真实家庭经济状况,确保准确。

(1)制订科学可行的评定标准。通过分析困难生的困难信息、健康状况、教育支出、家庭收入、家庭人口等因素将贫困程度进行量化。结合量化数据进行分类,统一评定标准。另外,深入了解贫困生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成绩、学生诚信等级、学费欠缴等个人情况,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实地考察。

(2)执行严格系统的评定程序。实行班级、院系、校资助中心三级认定机制。班级层面,以班主任为核心,日常生活中深入了解学生,定期听取班委、同宿舍學生的反馈;学院层面,跟踪管理,一定范围和程度公开贫困生建档情况,发挥学生之间的监督作用。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2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