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现代节水灌溉技术
知识点二:土料防渗工程设计
二、土料防渗工程设计
土料防渗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防渗材料的选用,混合土料配比设计和土料防渗
层厚度的确定等。
(一)土料防渗原材料的选用
1.土料
选用的土料,一般为高、中、低液限的粘质土(如图6-13)和黄土(如图6-14)。
其中,高液限土包括:粘土和重粘土;中液限土包括:沙壤土,轻、中、重粉质壤土,轻
壤土和中壤土。无论选用何种土料,都必须清除含有机质多的表层土和草皮、树根等杂
物。
为了提高土料防渗层的防渗能力,选用土料时一般要进行颗粒分析,进行塑性指数、
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必要时还要测定有机质和硫酸盐的含量。
一般土料中粘粒(粒径<0.005mm)含量应大于20%;素土和粘砂混合土防渗层,土料
的塑性指数应大于10,土料中有机质含量应小于3%;灰土、三合土防渗层有机质含量
应控制在1%以内。渠道防渗工程采用的土料应符合表6-2的规定。
表6-2土料的技术要求
粘性土、粘砂混合灰土、三合土、四膜料防渗土保护层
项目水泥土防渗
土防渗合土防渗及过渡层
粘粒含量(%)20~3015~303~308~12
砂粒含量(%)10~6010~6010~6050~80
塑性指数IP10~177~171~17-
土料最大粒径(mm)<5<5<5<5
有机质含量(%)<3.0<1.0-<2.0
可溶盐含量(%)<2.0<2.0<2.0<2.5
钙质结核、树根、
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草根含量
注:经过论证,采用风化砂和页岩渣配置水泥土时,可不受表中土料最大粒径的限制。
2.石灰
石灰(如图6-15)应采用煅烧适度,色白质纯的新鲜石灰或贝灰。其质量应符合Ⅱ
级生石灰的标准,即石灰中的氧化钙和氧化镁的总含量(按干重计)不应小于75%。贝
灰中氧化钙不应小于45%。试验表明,煅烧的石灰露天堆放半个月,活性氧化物可降低
--1--
现代节水灌溉技术
30%;堆放一个月活性氧化物可减少40%以上。所以,施工全过程(包括水化,拌合,
闷料、铺料和夯实过程)最好不要超半个月,而且要选用的新鲜石灰,妥善堆放,最好
随到随用。
3.砂石和掺和料
砂料宜选用天然级配的粗,中粒的河砂和山砂,但河砂及人工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
3%,山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15%,极细砂则不宜选用。砂在灰土中主要起骨架作用,
可以降低其孔隙率,减少灰土的干缩。另外,长期作用时,在砂的表面也可以与石灰中
的活性氧化钙发生一定的水化反应,提高灰土的强度。极细砂因颗粒小,比表面积大,
掺加后会相对降低土的胶凝作用和胶结能力,所以一般不宜采用。
三合土(如图6-16),四合土或粘砂混合土中掺入适量的卵石或碎石,对防渗层可
起骨架作用,并减少土的干缩,增强其抗拉及防冻能力。但所掺卵石和碎石的粒径不宜
过大,一般以10~20mm为宜。
为提高灰土的早期强度和防渗层在水中的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课精讲-附图-水闸 (1).pdf
- 微课课件:墨家人生模式2.pptx
- 微量金属和类金属污染物电子教案.pdf
- 微论文-發現中國元素之茶道-郭尧作业.doc
- 土方工程定额使用说明.doc
- 土方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doc
- 土方开挖、运输单价编制 (1).doc
- 土方开挖、运输单价编制.doc
- 土方填筑单价编制.doc
- 土方填筑工程单价编制.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