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舆情管控工作调研报告.pdfVIP

新媒体背景下舆情管控工作调研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媒体背景下舆情管控工作调研报告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受众单一、被动接受信

息的传统媒体形态正在被互动分享的信息传播状态所改变,

“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的传统概念也渐渐被拓展为“以网

络技术为支撑的多种媒体形态”。随着互联网急速发展,信息

交互性不断提高,负面信息往往更容易被推上风口浪尖,这

使得企业舆情管控与舆情应对的难度不断增加。面对新媒体

环境,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大程度降低负面舆情对企业品牌、

信用、形象的冲击,是当前舆情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对舆情传播的影响

舆情主要指一定时期内,公众围绕社会现象、社会问题

以及新闻事件表达的意见、情绪和态度的总和,而网络舆情

本质上是对舆情的延伸和拓展。伴随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体制

改革的深化,各种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深层次矛盾及问

题日益凸显,舆情热点屡见不鲜,涉及的领域和内容非常广

泛。新媒体的崛起为不同利益群体提供了发声阵地。因此,

了解新媒体对舆情传播的影响,掌握舆情在新媒体背景下呈

现的新特征,对企业提升舆情管控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信息传播的直接性与开放性

融媒体时代,借助多样的网络传播工具,舆情传播更为

1

直接,速度更快。通过微博、微信、直播软件可以做到信息

传播与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同步,满足公众第一时间直击现

场、第二时间获取新闻的诉求。与此同时,新媒体充分利用

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特点,依靠海量信息容量和无时间限制的

优势,为公众提供事件背景、专家评述、网友评论、观众“弹

幕”等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信息,给信息接收者更好的信息

获取体验。

(二)舆情热点的互动性与催发性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信息传播是单向的,大众获取新闻

信息时也处于被动位置,而新媒体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

动推送”,使媒体与受众零距离接触,智能化、私密化的手机,

已成为终端舆情信息散播的重要途径。信息接收者与发布者

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便捷及时,增加信息互动性的同时,也

使信息传播更加复杂化。新媒体平台上的各类观点会将突发

事件、新闻热点升温催化,舆论发酵变得更为迅速,舆情事

件发生的概率增大,解决难度也随之增加。

(三)舆情内容的偏差性与反转性舆情

在互联网传播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由于新

媒体平台的参与性、互动性强,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主观

性强、诱导性强的观点信息被广泛传递,从而导致信息内容

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甚至失真。真假难辨的碎片化信

息再加上一些情绪化的观点,就可能成为点燃某一舆情的导

2

火索,形成热点。当下,社会公众作为舆论主体,任何相矛

盾的观点都会被展现,舆论呈现出矛盾、变换和交替的现象。

随着信息偏差的不断出现、升级以及不断被矫正,舆论导向

也会随之出现波动甚至反转。

二、新媒体背景下某某舆情管控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由于新媒体舆论的主体匿名、渠道广泛、空间无界、汇

集实时、自发生成、方向不定、观念多元等鲜明特征,使得

公众参与舆情引导、传播舆论观点的门槛较低。新媒体背景

下,企业处置与应对舆情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负面舆情发生的概率

大近年来,相较于外资与民营企业,国企舆情更容易引

发公众关注。很多公众受到一些“网红”“大V”的言论影响,

容易对国企产生“垄断暴利”“高薪低效”“腐败浪费”等偏

见,使国企逐渐成为舆论场中的“弱势群体”。随着高铁的快

速发展,某某行业备受社会关注,引发负面舆情的风险和隐

患较为突出。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不仅速度快,而且不容

易控制,因运输服务、设备故障等引发的旅客投诉、个别不

文明旅客强扒、强占、强乘等吸引眼球的不和谐事件都可能

在短时间内升温发酵,进而引发负面舆论,增大舆情风险。

(二)负面舆情防控的难度大

作为开放性、大众化的某某运输企业,其负面舆情往往

具有突发性,防不胜防。在“全民皆是记者”的融媒体时代,

3

涉路舆情一旦出现在网络上,舆论走向将很难控制。因为广

大网友会受到情绪共振与群体效应的影响,个体化言论能够

在极短时间内转化为群体化言论,造成“木已成舟”的局面,

文档评论(0)

155****77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