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白叶枯病抗性评价.docxVIP

云南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白叶枯病抗性评价.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云南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

?

陈玲张敦宇陈越付坚王波钟巧芳

摘要:【目的】鉴定评价云南药用野生稻对白叶枯病菌株的抗性,为药用野生稻的保护及抗病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4个近年在云南稻作区流行的白叶枯病菌株及国内外部分标准强致病菌系对云南8个居群(OF1~OF8)的31份药用野生稻材料进行接种鉴定,测量病斑长度,按照抗性分级标准进行抗性等级划分,建立抗病谱,比较分析不同药用野生稻材料间和不同居群间的抗性差异。【结果】接种24个白叶枯病菌株21d后,感病材料金刚30的病斑长度均超过20.00cm,而未接种的叶片未发生任何变化,说明24个白叶枯病菌株均未丧失致病力;31份药用野生稻材料大多出现典型的白叶枯病症状,但抗病等级存在差异,其中,67.7%的供试药用野生稻对XOO8菌株表现抗病,说明XOO8菌株的致病性最强,所有材料均抗XOO14菌株,说明XOO14菌株的致病性最弱。31份药用野生稻的抗菌率均在50.0%以上,其中OF2-1的抗菌率最高,为100.0%,OF4-2的抗菌率最低,为50.0%。8个居群中,以OF5和OF7的抗菌率最高,均为100.0%,说明二者对24个白叶枯病菌株均表现抗性;OF4的抗菌率最低,为79.2%,仅抗19个菌株。8个居群抗性由强至弱排序为:OF5=OF7OF6OF1=OF2=OF8OF3OF4。各居群内样品个体间抗性差异明显,推测是由于野生稻杂合程度较高所导致。【结论】云南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对当前在云南流行的白叶枯病小种及国内外部分强致病菌整体抗性较好,其抗性差异来源于居群内的杂合度,与地理分布无关,推测云南药用野生稻具有特异的优良抗白叶枯病基因,其在遗传研究和品种改良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关键词:药用野生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评价;云南

0引言

【研究意义】水稻(OryzasativaL.)是全世界近50%人口的主食作物,但病虫害严重制约其生产。其中,由黄单胞杆菌致病变种——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简称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blight)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水稻细菌性病害(Huangetal.,2012;Khanetal.,2014)。目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暂无特效药剂,实践证明,选育抗病品种是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手段。为避免品种失效,需不断发掘新的抗源,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夏春等,2012)。全世界稻属中有22个野生种,从中发掘新抗源并加以利用,是近年来国内外水稻育种的研究热点。其中,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Wall.)是我国现有3种野生稻资源之一,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利用价值很高,尤其是云南药用野生稻遗传变异较丰富,从云南省搜集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并进行综合性抗性评价,对加快优异药用野生稻种质创新和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研究进展】我国抗白叶枯病的种质资源丰富,其中,野生稻主要包括普通野生稻、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谭光轩等,2004;阮辉辉等,2008;Zhouetal.,2011);栽培品种主要包括扎昌龙(Wangetal.,2003;Yangetal.,2011)、明恢63(Xiangetal.,2006;Huretal.,2013)、黃玉(Shinetal.,2007)等;经人工突变获得的抗病种质如M41(Kinoshita,1995)等;人工多基因聚合获得的抗病种质主要包括以IR24为遗传背景构建的近等基因系IRBB1、IRBB2、IRBB3、IRBB5、IRBB7和IRBB13等(章琦,2007;高杜娟等,2016)。有关药用野生稻白叶枯病抗性研究报道较少,尤其是1994─2012年期间未见相关报道。彭绍裘等(1982)考察和测定了16份云南药用野生稻种质对湖南白叶枯病强致病菌系的抗性,发现云南药用野生稻的抗病类型为抗~高抗;李容柏和秦学毅(1994)利用8个白叶枯病菌系对15份广西药用野生稻种质进行抗性评价,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属中抗类型;章琦等(1994)利用4个白叶枯病强致病菌系对我国48份药用野生稻种质进行接种鉴定,结果发现高抗种质占49.8%;陈成斌等(2012)利用5个白叶枯病菌系对211份广西药用野生稻进行接种鉴定,结果发现大多数种质的抗病类型为抗~中抗,高抗种质较少,且还存在极少的中感种质;余腾琼等(2016)利用白叶枯病菌系BD8438、CN9404和X1对6份云南药用野生稻种质进行接种鉴定,结果发现6份种质抗病类型为抗~高抗。综上所述,药用野生稻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评价主要集中在云南和广西,云南药用野生稻对白叶枯病菌株抗性良好,抗病类型为抗

文档评论(0)

132****33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