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影响.docxVIP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影响

?

?

?

?

?

??

?

?

?

王秀伟黄文川

[摘要]辛亥革命的胜利对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理论在辛亥革命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博物馆实践在改革和探索中实现了质的飞跃。博物馆学理论和博物馆实践的发展共同推动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在肯定辛亥革命后博物馆事业所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理性地看待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辛亥革命;近代博物馆;理论;实践;影响

K258:A:1672-8653(2012)09-0008-04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民主政治的进程,对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作为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为对近代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和博物馆实践开拓创新的推动作用。因此,辛亥革命也被誉为“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里程碑”。

一、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近代的博物馆事业肇始于19世纪中叶,是伴随着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的近代化运动逐渐出现的。在晚清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实践在先,理论在后,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实践。辛亥革命前,国内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博物馆或与博物馆相似的机构,但国人对博物馆及博物馆学的认识仍然相对模糊和片面,博物馆学理论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辛亥革命后,近代博物馆学理论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近代博物馆社会价值的阐扬

辛亥革命后,近代博物馆的社会价值从理论上得到阐扬。博物馆社会价值的阐扬主要通过由“私”到“公”和由“物”向“人”的转变实现的。

1、由“私”到“公”的转变

在中国古代,一些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往往有着收藏、鉴赏古物的传统,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近代。这种收藏、鉴赏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封闭性,范围仅囿于少数人之间。收集的目的在于珍藏,或仅在士大夫之间相互显示,以表明其文化品质、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公共意识的拓展,国内陆续建立起来的博物馆开始部分地向社会开放。这种古物珍藏“只可自洽,不可示人”的封闭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受到长期以来财产私有思想的影响,加之辛亥革命前建立的博物馆主要是个人和团体兴办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公共性仍然没有体现出来,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延续着此前私人收藏、鉴赏场所的形态。博物馆私人所属的性质难以使广大社会成员受益,也阻碍了博物馆社会价值的阐扬。辛亥革命前后,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博物馆对于普及现代文明、展示社会发展的作用,强烈呼吁加强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公共性。如蔡元培曾指出:“世界文明进步,无非以向时少数人独享者,普及于人人而已。即就建筑布置而论,最讲究者,为学堂、博物馆、公园,皆为人人可至之地,亦一证也。”辛亥革命后,博物馆在理论上实现了由“私”到“公”的转变。博物馆收集的目的,不再是珍藏或小范围内的观赏,而是为了向公众展示现代社会发展的新成果。与之相应,其动机也不再是为了炫耀某收藏家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社会地位,而是为了教育人民和重新塑造中国的形象。这种转变的结果使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得以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博物馆的公共性得到真正的体现。从辛亥革命后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看,博物馆由“私”到“公”的转变“体现的乃是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基础上的文化共享和文化参与”。

2、由“物”向“人”的转变

中国古代收藏的对象主要是古物和当时有价值的艺术品;其鉴赏、研究活动也主要围绕收藏对象——“物”而展开。辛亥革命前建立的博物馆或与博物馆相似的机构多半沿袭了这一传统,即其中心任务是收藏“物”。如19世纪后期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的以收集中国文物、标本为主的博物馆,20世纪初建立的以展示工业品、商品为主的商品陈列馆、劝工陈列所等均是以收集、展示所藏实物、模型为中心。辛亥革命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转变,主张博物馆应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以其美育思想为立足点明确提出博物馆是社会教育机关,博物馆应面向公众普及美育和科学教育思想,为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些主张下,博物馆逐渐由所藏“物”为中心转向以面对的对象“人”为中心。博物馆中心任务由“物”向“人”的转变是辛亥革命后博物馆角色的一次重大转变。由于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提出和发展,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博物馆将不再是与己无关的事物,而是能够使自身参与其中并受益的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必将得到更深入地阐释,社会作用也将得到更大地发挥。

(二)近代博物馆职能的扩展和完善

辛亥革命后,近代博物馆的职能在理论上得到扩展和完善。由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64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