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乙拉西坦添加疗法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docxVIP

左乙拉西坦添加疗法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左乙拉西坦添加疗法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

【摘要】目的:分析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应用左乙拉西坦添加疗法后期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以70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作为对象,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与添加组,前者予以常规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药物治疗,后者另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CTER)差异。结果:治疗后添加组视空间和执行能力、语言、注意、命名、抽象、语言、定向、延迟回忆和总分均高于常规组,且添加组CTER也高于常规组,2组上述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各方面的认知功能,增强临床疗效。

【关键词】左乙拉西坦;难治性部分性癫痫;认知功能;治疗效果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一组由于不同病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综合征,主要特征为发作性、重复性、短暂性等。目前大多数癫痫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均能够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常用的抗癫痫药物的敏感性和反应性较差,难以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常被称为难治性癫痫。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来说,虽然常规的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等药物均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疗效的提升空间较大,且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也不理想[1]。鉴于此,本研究特在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并重点探讨该疗法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作为对象并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和添加组。纳入者均为成年患者,均符合伦理委员会的研究条件,排除合并其它类型神经系统疾病者,存在左乙拉西坦治疗禁忌症者,哺乳期或者妊娠期患者,存在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者,拒绝配合本次研究者。常规组中共有1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18-68岁,平均(45.7±9.7)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4±1.5)年,发作频率1-7次/月,平均(4.2±1.0)次/月;添加组中共有17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20-70岁,平均(45.5±9.9)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5.2±1.3)年,发作频率1-8次/月,平均(4.3±1.1)次/月。组间临床资料对比并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常规给予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治疗,卡马西平0.4g/次,每天1次;苯巴比妥15mg/次,每天1次,每周增加1次剂量直至能够完全控制癫痫发作。

添加组:另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初始给药剂量为250mg/d,口服,每天2次,1个月后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500mg/d,每天2次。

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CTER)差异,其中MoCA包括视空间和执行能力(5分)、语言(2分)、注意(2分)、命名(3分)、抽象(5分)、定向(6分)、延迟回忆(5分)维度,总分即为认知功能评分,评分越高可认为认知功能越理想;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将症状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明显好转者记为显效,将症状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有好转迹象者记为有效,否则记为无效,将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记为临床总有效率(CTER)。

1.4统计学分析

根据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以t、检验计量()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添加组视空间和执行能力、语言、注意、命名、抽象、语言、定向、延迟回忆和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CTER对比

添加组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有30例、4例和1例,CTER为97.14%;常规组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有24例、5例、6例,CTER为82.86%。组间CTER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3.968,P=0.046)。

3讨论

癫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有研究表明癫痫的病理基础是脑部癫痫病灶神经元自发性异常放电,且如此反复,而异常放电的原因为短暂的钙离子过度内流,此种现象可引发神经元细胞膜发生去极化,而细胞外钙离子含量迅速下降,可引发一系列异常活动,甚至导致神经功能障碍[2]。当前,临床上对于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发作时间和频率,改善认知功能。但是常规的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药物治疗很难真正有效地减轻神经组织损伤,尽管常规药物能够降低神经元细胞膜对钙离子和钠离子的通透性,减轻神经元的兴奋性,限制异常放电和扩散,但是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有效性不佳[3]。

本研究结果中,添加组治疗后视空间和执行能力、语言、注意、命名、抽象、语言、定向、延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