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视域下校园心理暴力的对策研究.docxVIP

高校思想政治视域下校园心理暴力的对策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高校思想政治视域下校园心理暴力的对策研究

?

?

刘浩

C916A2095-3089(2018)29-0218-02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在互联网媒体的过度关注下,校园暴力呈升级之态,由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然而,校园暴力的另一种隐形暴力形式——心理暴力现象,有所抬头,因其表现隐蔽,而很容易被忽视,但其危害是在潜在持久的,影响受害者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以致他们无法正常的社会交往。本文在了解大学校园心理暴力现状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分析高校校园心理暴力现象,探究应对校园心理暴力的有效途径,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成才发展。

一、校园暴力与心理暴力的内涵和表现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校对学生的伤害行为等。校园暴力的内容包含:身体或物质的伤害、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强借物品乃至殴打、恶作剧、勒索等,使学生或教师感到害怕或者感受到威胁气氛的情境或行动。校园暴力根据形式可以分为语言暴力、力量暴力和心理暴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2年的报告中把心理暴力定义为故意用力(含体力威胁)反对他人或集体,从而导致对身体、脑力、精神、道义和社会发展的损害,包括口头辱骂、威胁、攻击和折磨(WHO,2002)。通过文献分析,本文认为大学生心理暴力是指以大学生为被害对象,通过非身体接触方式对他人心理进行伤害的行为。心理暴力有三个维度:言语攻击、人际伤害、压力营造形式。言语攻击指的是采用一些讽刺性、侮辱性、蔑视性的语言打击、歧视他人,致使他人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遭到侵犯和伤害。人际伤害指的是通过冷漠、排挤、离间、欺骗等侵犯人际关系的方式,致使他人心理遭到侵犯和伤害。压力营造指的是通过强迫、威胁、隐性性骚扰、个人领域侵犯等心理压力营造方式,致使他人心理遭到侵犯和伤害。

二、校园心理暴力的现状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暴力现状,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大学生心理暴力问卷,对就读于某财经类大学的大一至大四年级87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测查结果如下。

1.高校大学生心理暴力现状

1)大学生认为心理暴力主要是指针对心理产生伤害的行为,包含辱骂、排挤、威胁、强迫、侵占、诽谤、隐性性骚扰、欺骗、歧视九类。其中大学校园中主要的心理暴力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孤立/排挤、歧视、造谣诽谤、隐性骚扰、威胁。

2)大学生心理暴力发生次数评价为“严重”和“较多”的占多数,而选择心理暴力为“一般”以下的所占比例小,表明大学生心理暴力现象的总体较普遍。大学生心理暴力伤害程度的评价为“严重”和“较重”的占大部分比例,表明大学生心理暴力对大学生的心理伤害总的来说比较大。

3)影响大学生心理暴力的主要因素包含家庭、个人、学校或地域文化等三方面。首先是来自家庭的影响因素: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童年生活经历;其次是来自个人的影响因素:性格、应对方式;最后来自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因素:校园文化、同伴影响、地域文化等。

2.大学校园心理暴力特点分析通过调查显示,人格侮辱维度得分最高。说明大学生受到的心理暴力伤害中,以人格侮辱类居多。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在人格侮辱、强迫、隐性性骚扰及心理暴力总分的得分上都显著地高于理科专业,说明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受人格侮辱、威胁、隐性性骚扰及总的心理伤害程度水平高于理科。独生子的大学生的强迫心理暴力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的大学生,说明独生子的大学生的容易受到强迫的心理暴力伤害水平高于非独生子的大学生。

三、校园心理暴力的原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兼顾管理和教育功能,有序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实现日常习惯、生活方式、心理倾向、人际习惯等方面的养成。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思考校园心理暴力的成因,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方面:

1.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经过文献研究,发现心理暴力的施暴人员具有一些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社会阅历、社会化程度、学历学位、性别、家庭环境等方面。有调查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施暴力行为。另外,单亲或他人抚养的学生其施暴行为发生明显高于双亲抚养的学生。

2.社会环境的影响

受社会不良风气和电影、电视和网络媒介的影响,我国大中小学生玩网络游戏的现象比较普遍,他们更容易以自己的方式效仿或再现所了解的暴力心理和行为,这也一直是社会各界所提倡的影视作品分级和游戏分级的重要原因。对此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相应的对策,然而收效并不明显。

3.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

我国大多数高校都采用集中寄宿式管理,另外学校普遍开展的班级建设和学生社团管理等学生组织,帮助大学生适应了大学生活,然而在大学生建立归属感以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当发生人际人际冲突,他们更容易受身边同

文档评论(0)

159****1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