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教学设计)同步备课(部编版).docx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教学设计)同步备课(部编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无言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核心概念,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

2.梳理文章论述思路,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细心体味“言”,与“意”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重难点】

1.理解核心概念,把握行文思路,学习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2.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有意识地运“无言”来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那么“无言”到底指什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诵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并说说自己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作者为什么不说出这其中的“真意”?也许,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能够解答这个疑问。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言”到底指的是什么,到底美在哪里,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因此,有必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诗句开始,先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认识,知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样能减轻学生对这类文章的心理畏惧,达到深文浅入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理解文章核心概念,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

2.梳理文章论述思路,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细心体味“言”,与“意”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三、检查预习(ppt显示)

1.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朱光潜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2.字音识记

瞬息万变(shùn)缥缈(piāomiǎo)信手拈来(niān)铢两悉称(zhū)(chèn)

闲情逸致(yì)心旷神怡(yí)惟妙惟肖(xiào)栩栩如生(xǔ)

宏壮(hóng)惨戚(qī)寂寥(liáo)谚语(yàn)

(找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纠错)

3.词语释义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美术:文中的美术是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其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附丽:附着,依附。

铢两悉称:一丝一毫都相吻合。铢两:比喻微小之处;悉:都;称:相当。

姑且:暂且、先。

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玩味:细心体会其中意味。

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逸,安闲;致,情趣。

怆然:悲伤的样子。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渊穆:极其美好。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四、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1.听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

文章末尾“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一观点也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2.跳读课文,思考作者举了哪些方面的实例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呢?

【明确】

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之美。

3.按照作者“话题导入”“问题提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划分文章大致结构层次。

【明确】

话题导入(1-2段)问题提出(3-6段)分析问题(7-12段)得出结论(13段)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由于本文是文艺论文,学生不易把握论证的过程,所以由教师进行引导,给出划分依据,从而梳理文章的论证顺序。只需大致梳理即可,不必在某一段上过分纠缠。)

五、合作探究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交流点拨】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文章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学教育教学方方面面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8年,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爱好写作,可提供中小学生阅读、写作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料心得,与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