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药疹临床分析与防治.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中成药药疹临床分析与防治

?

?

(江苏省太仓市璜泾人民医院江苏太仓215427)

【关键词】药疹;中成药;临床分析防治

R275B2095-1752(2015)15-0308-01

药疹是药物所引起的皮肤的过敏反应,也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皮炎,发病时,皮肤上会出现大片红色的丘疹,局部感到瘙痒,灼热,有时伴有发烧,烦躁不安,胸闷与恶心,严重的会诱发心律失常,溶血反应,甚至致死.一般来说西药药疹出现较多,如青霉素,磺胺类,安乃近过敏.不少人认为只有化学物才会出现药疹,纯天然的中药不会过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成药,中药中提取的注射针剂也常常导致药疹,近三年来,笔者所在的医院曾收治了35例中成药药疹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集的35例中成药致药疹病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3个月~67岁,平均(43.6±8.3)岁;发病时间0.9h~17d,平均(7.4±0.9)d;病程6d~18个月,平均(23.9±1.8)d。患者服用中成药后,第1次用药即发生药疹者9例,潜伏期为4d~1个月,平均(16.2±0.8)d;第2次用药后发生药疹者16例,潜伏期为2.2h~13d,平均(7.2±0.7)d;第3次用药后发生药疹者10例,潜伏期为3d~0.7个月,平均(4.1±0.3)d。静脉注射引起者25例,口服制剂引起者10例;单一用药引起者13例,联合用药引起者22例,其中,中成药和西药联合用药引起者23例,中成药之间联合用药引起者12例。

1.2临床检查

35例患者都存在难以忍受的严重骚痒,一部分患者还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轻度发热的14例,心悸8例,精神萎靡3例,轻度腹泻,腹痛6例,关节疼痛4例.在整个药疹的患者中,约占一半的患者最先发病部位在面部,前臂部和颈部等暴露的部位,其余则初发在腹部,臀部,脚部等非暴露的部位,皮疹从初发到全身的时间为:1d的6例,2d的14例,3d的11例,4d的4例。

2.治疗方法及效果

2.1治疗措施

所有出现药疹的患者除立即停用原用药物外,视其病情分别采取了以下治疗措施。

2.1.1改善环境和营养,主要是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增加患者的食物营养,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预防继发性感染发生.

2.1.2排泄药物对其中的24例患者曾采用缓泻剂,利尿剂等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2.1.3药物治疗对35例药疹患者,按病情轻重,分别给予了不同的药物治疗措施.对11例轻症病例,一是口服抗组胺的药物;二是静注维生素C1g,每日1-2次;三是以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注,每日1~2次.对14例皮疹比较广泛且伴发热的病情稍重患者,除要求其卧床休息并涂上述药物外;还给予口服强的松,每日3—4次,每次20~30mg,对其中的8例静注皮质类固醇,即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3g,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缓慢滴注,待体温逐渐恢复到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血象正常时,逐渐递减激素用量。

2.2结果

所有患者均已痊愈,未见复发,其中8例轻症患者经过6~8天治疗均已痊愈,其余病情较重的也在10~15日后完全恢复.

3.讨论

3.1中成药致药疹的临床特征

本组35例中成药致药疹病例有11种药疹类型,其中以荨麻疹型伴有多形红斑型最多见,为6例,占总例数的17.1%,而西药致药疹者以多形红斑型的发生率最高由此看来,中成药和西药引起的药疹类型有所不同,可能与药物的种类及其所含药物的主要成分有关。另外,同时伴有两种皮疹形态的药疹发生率比单一皮疹形态的药疹发生率高,主要是因为两种药物一起使用会发生相互作用,虽然疗效更确切,但是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相应地增大。

3.2中成药致药疹的发病原因

中成药致药疹的药物种类以注射剂型居多,主要原因为中成药注射剂的成分较复杂,药物各成分间能发生相互的作用,其作用尚不明确,且许多有效成分为大分子物质,具有较强的抗原性,易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高致敏原而诱发药疹。同时,中成药注射剂中普遍含有绿原酸的成分,在金银花、鱼腥草、栀子等清热解毒类中药中含量比较高,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等活性,但也具有较强的致敏性,使其成为中成药注射剂易致药疹的主要原因之一。注射剂中的动植物蛋白、鞣质等成分也容易引起变态反应,在其制备的过程中还容易混杂不纯物质及一些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等杂质,均可引起药疹的发生

3.3中成药药疹的预防

造成中成药药疹的原因除了患者的药物耐受性比较差外,与用药不当也是不无关系,有人对中药,中成药的认识过分相信其“纯天然”性,总认为所有中药都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却忽视了”是药都有三分毒”的道理,因此谨慎使用中成药是预防药疹的主要措施.绝大多数中成药药疹都比较容易治愈,一般而言,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71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