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VIP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程标准

通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习目标

1.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理解经济实力、国家利益与国家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结合美苏冷战出现的背景及其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了解二战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分析多极力量成长对两极格局的冲击,认识国际格局演变的历程及影响因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4.学习冷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认识国际关系中大国应该要有责任意识和外交理性,感受国际关系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进步性;体会多元、理性认识和分析问题的价值。(家国情怀)

知识导航

冷战:20c40s中后期—20c90s初,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集团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原因:直接:冷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根本:国家利益、国家战略的不同

思想: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导火索/序幕:1947.6丘吉尔铁幕演说

铁幕的实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隔阂。

国家战略:美:二战后确立了全球扩张战略

苏:为了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张影响,从而保障国家安全

原因:自十月革命以来一直被资本主义包围,形成了领土扩张、以空间换时间的国家安全战略

国家利益:美:称霸全球,打击苏联

苏:确保周边和国际环境的安全以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

社会制度: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两党竞争的民主共和制

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无产阶级专政的一党制

意识形态:美:自由主义,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扩张到全球;反苏反共;对外表现为孤立主义和干涉主义

苏:马列主义,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实现共产主义;对外表现为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特点:阵线分明稳定: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与社会主义头号强国苏联及其盟国的争夺、对抗

斗争方式:冷战、政治对抗、军事对峙、局部热战和代理人战争、意识形态对立

矛盾: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内部的分歧要服从战略大局

地区:欧洲是最重要的争夺区,亚洲是势力范围交界区

是大国的国家利益之争

遏制政策的前奏:美:凯南的长电报: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扩张,但不引起美苏全面军事冲突

苏:诺维科夫断定美国对外政策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主要障碍并正准备战争

开始的标志:1947.3杜鲁门主义:宣布世界已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共的国家

是二战后美国首次公开表明反对苏联、称霸世界的立场

目的:通过遏制共产主义捍卫开放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冷战经过:

美国

苏联

政治

1947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

1947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

经济

1947马歇尔计划/西欧复兴计划

1949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

是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军事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美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在美主导下共同遏制苏联

1955华沙条约组织/华约,冷战格局正式形成

地缘政治

西德:联邦德国

第一次柏林危机,美苏分区占领德国

东德:民主德国

苏联解体后并入西德

马歇尔计划意义:

积极:一定程度上复兴了西欧的经济,稳定了资本主义秩序。

局限:为美国政治上控制西欧铺平道路。是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维护美国利益、限制共产主义。

两极格局的特点:不完全: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集团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不对称:在冷战中,美国及其盟国的实力总体大于苏联和它的盟国。

冷战的特征:苏联处于弱势地位,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双方势均力敌,为避免同归于尽都不敢轻易动用核武;

激烈军备竞赛的同时,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通过政治谈判解决问题;

对峙中既有冲突,也有缓和。

冷战中的对抗:

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冷战加剧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发射范围可达美国的导弹被美发现,以苏联撤退为结束

冷战中的局部热战/代理人战争:朝鲜战争/中:抗美援朝:1950-1953

越南战争:1955-1975

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以美为首西方阵营的分化:

欧洲:以法德和解为开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欧盟

日本:通过美国大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