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随堂测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随堂测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唐代设有“给事中”一职,对“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即封还诏书)”。据此可判断“给事中”所在的政府部门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御史台 D.尚书省

2.下表为我国古代实施的某次制度改革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制度改革是()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

按田亩缴纳地税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均田制 D.摊丁入亩

3.贞观年间,唐太宗接受宰相封德彝的建议,发布了征召中男(十六岁到二十岁的男子)入伍的诏令。而魏征认为这是“竭泽而渔”,连续数次驳回这个诏令。当时魏征供职的部门最有可能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兵部

4.唐中宗不经中书、门下而自己封拜官职时,因自感心怯和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成为“斜封墨敕”,此途径所封官员时人称为“斜封官”。这说明()

A.唐代三省六部制形同虚设 B.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约束

C.“斜封官”不具有权威性 D.唐中宗破坏了三省六部制

5.隋和唐初的宰相为三省长官,即尚书仆射、中书令、侍中各二人。同时,又以各种加衔,如参掌朝政、平章国计、同知政事等名目参与宰相事务。这一现象()

A.反映出文官制度走向成熟 B.促进了中枢决策科学化

C.推动了相权与君权的平衡 D.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6.唐朝时期,出身贫寒的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留下千古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说明科举制()

A.选拔了最优秀的官吏 B.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C.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了科学技术水平

7.737年,唐朝规定每年诸州责士人数上州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北方除院右、河东两道的下州比例较高外,其余各道下州占比均低于20%;而南方除江南东、西两道,其余各道的下州占比均大于50%,黔中、岭南的下州比例达90%以上。由此推知,当时()

A.科举取士存在地域差异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社会门第观念受到冲击 D.行政区域划分存在弊端

8.有学者认为,隋代三省共议国政,同为“佐定政令”的宰相机构;而到了唐代,随着尚书令的虚废和左右仆射加衔为相,仅掌管行政的尚书省不再具备宰相机构的资格,由此形成的并非“三省制”,而是宰相中书门下“二省制”的宰相体制。这一论述从侧面说明了唐代()

A.君主权力出现下移 B.三省职权各有分工

C.中书门下执掌实权 D.决策效率有所降低

9.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有利于()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10.唐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会议的决策写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一机制()

A.使中书门下成为决策核心 B.严重影响行政办公效率

C.能够减少决策失误的出现 D.进一步削弱了君主专制

11.“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述了孟郊登科后,在京城骑着马游街时那种志得意满之情。这得益于()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2.魏晋南北朝时期,“寒人”指没有特权的地主和商人。下表为南朝时期“寒人”势力上升的三种途径。“寒人”地位的变化()

途径

史实

掌管军权的将帅

沈攸之,少孤贫,后以军功累官至征西大将军

掌管机要

戴法兴商贩出身,官至中书舍人

掌管典签

“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

A.得益于科举制的实施 B.动摇了重农抑商观念

C.推动了监察制度完善 D.折射出中央集权加强

13.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

A.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录取依据缺乏公平公正 D.促进了儒学的广泛传播

二、材料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承秦制,负责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少府”内设有“尚书”一职。汉武帝设尚书在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分曹办事。东汉形成“尚书台”,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曹魏设尚书五人:殿中、兵部、驾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