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平衡点的选择策略例析.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写平衡点的选择策略例析

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究竟该教阅读还是教写作呢?细细品读特级教师李卫东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我们就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在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实践中寻找读与写的平衡点,既可以解决内容上的理解,又可以获得表达上的领悟,也就是把读与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一、概括内容与布局谋篇

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概括课文内容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抓手,是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这一环节的学习无疑会归入内容理解的范畴之中。

李卫东是这样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的: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三处描写德国人养花的语段,比较前两处描写有什么不同,第三处描写强调了什么。经过交流,学生得出结论:“前两处是从相反的角度来描写的,第三处强调德国人养花的习惯几十年都没有改变。”接着,李卫东让学生把课文中赞美德国人的句子找出来,讨论课文中对德国人养花的三处描写和两次赞美之间的关系。经过交流,学生得出结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赞美的是哥廷根小镇的居民,是从前两处描写引发的。奇特的民族,赞美的是德意志民族,是从第三处描写引发的。两处赞美是递进的关系。”最后,在李卫东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只有这三处描写和两处赞美不能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还需要一些过渡性的句子。积累的文章结构样式多了,写文章的时候就能轻松地布局谋篇了。

在教学中,李卫东没有让教学停在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上,而是让学生从写花出发进一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进而总结出“三处描写”“两处赞美”。值得称道的是,李卫东在引导学生理解“三处描写”“两处赞美”时,又细细地辨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如“这些描写有什么不同呢?先比较一下前两处。”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前两处是从相反的角度去描写的,都是第一次去哥廷根看到的,而第三次是35年后再去德国看到的;再如“全文一共有三处描写,有两处赞美。这些描写与赞美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先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赞美的是谁?又是从哪两处描写引发的?”这样的教学起到了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效果,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看得一清二楚。

一般而言,整体内容的把握到此就已经非常完整了,但李卫东的教学仍然没有停止,居然能够由此跳出内容看形式,完成这一转变的是一句发问:“只有这三处描写和两处赞美是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乍一看,这发问还是从内容出发的,实际上“完整的文章”就包含着表达的意味在其中了。果然,在随后的教学中,李卫东关注的重点由内容理解转到形式表达上来,“第一段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话起什么作用?”“再看二、三、四自然段的开头……这三个句子起什么作用?”这些引导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要学生从内容的学习理解向形式的表达领悟转移。由此李卫东对关于如何布局谋篇的总结便水到渠成。此外,李卫東还有一处容易让人忽视的教学举措,那就是学生在说出“三处描写”“两处赞美”后,都出示了全文并在其中用红色、绿色标出相关的语句,最后在讲各部分怎么组织在一起时又再度手指全文,以这样的“全文”意识,李卫东在进行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中,竟然把领悟布局谋篇的教学演绎得淋漓尽致,真正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境中,谁还能分得清教师是教阅读还是教写作呢?

二、品味词句与表达秘妙

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品评词句的学习,目标指向内容理解或人文感悟,对表达方面的要求是属于隐含性的。也正因为如此,一些专家与教师才奋起疾呼阅读教学要指向表达或指向写作。

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有学生提出:“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这句话是做什么用的,不明白。李卫东问道:“作者提问时想到自己种花给别人看吗?”(生答:没想到,是给自己看的。)“那女房东养花是给自己看吗?”(生答:不是,从莞尔一笑中可知。)“从这一问一答中,你明白了什么?”(生答:中国人和德国人的区别。)“这句话与三次描写之间有什么关系?”(生答:这句话是写德国人为什么养花,三次描写是写怎样养花。)

以上的内容是第二自然段的品读教学,李卫东没有向学生提出要求重点品读的词句,只是随口说道:“你们看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仿佛置身事外任由学生自己去读书提问,其实这样提出的问题才可能是真问题,不像有些教师在学生读书之前给出诸多引导与提示,诱导学生朝着自己设计的问题上靠,一些聪明的学生就沿着教师的指引去说所谓的问题,教师顺势引导就到了自己精心设计的重点上。如此一来,课堂如行云流水,像演戏一样,当然十分好看。

在教学中,李卫东顺学而导,当学生对课文中“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正是这样”提出“这句话是做什么用的,不明白”这样的问题后,李卫东没有追问学生为什么不懂,而是立即组织学生就此开展品读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回答“我”和房东说话时有没有想到的问题,进而形成关键性问题“这一问一答写出了谁和谁在养花问题上的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