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年青海省语文高考自测试题及答案指导
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故乡的秋
秋天,是故乡最迷人的季节。每当秋风起时,我总爱漫步在故乡的田野上,感受那份宁静与丰收的气息。
故乡的秋天,天空格外高远而湛蓝,几朵白云悠闲地游荡着,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画布上随意挥洒的几笔。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田野里,稻谷已经成熟,金黄色的波浪随风起伏,仿佛是大海中的金色岛屿,在秋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
走在田埂上,脚下是松软的泥土,偶尔还能踩到几颗遗落的稻穗,发出细微而清脆的声响。这种声音,在宁静的田野里显得格外悦耳,仿佛是大自然最悠扬的乐章。抬头望向远方,只见一片片果园里,苹果红了,梨子黄了,柿子挂满了枝头,沉甸甸的,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
故乡的秋天,不仅有着丰收的喜悦,更有着一份淡淡的乡愁。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高悬天际,银色的月光洒满大地,给故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银纱。此时,我总会想起儿时的伙伴,想起我们一起在田野里追逐嬉戏的情景,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然而,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都已长大成人,各自奔向了不同的方向。但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却如同这秋天的月光一样,永远明亮而温暖。
故乡的秋天,是一首深情的诗,是一幅美丽的画,更是一曲悠扬的歌。它用丰收的喜悦、宁静的田野、皎洁的月光和淡淡的乡愁,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故乡的梦。每当秋风起时,我总会想起故乡的秋天,想起那片金黄色的田野、那片挂满果实的果园、那轮高悬天际的明月以及那份永远不变的乡愁。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点题,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秋天的热爱之情,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文中通过描写天空、阳光、稻谷、果园等景物,展现了故乡秋天宁静而丰收的景象。
C.文章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D.文章结尾部分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作者对故乡秋天的怀念和对儿时伙伴的思念之情。
答案:D(D项“通过对比手法”错误,文章结尾部分并未使用对比手法,而是直接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秋天的怀念和对儿时伙伴的思念之情。)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中“金黄色的波浪随风起伏”这一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这一描写通过比喻手法,将成熟的稻谷比作金黄色的波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稻谷随风起伏的壮观景象,同时也突出了秋天丰收的喜悦和田野的宁静之美。
3.文章第四段中“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却如同这秋天的月光一样,永远明亮而温暖”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上文对故乡秋天景色的描写和乡愁的抒发,同时引出下文对故乡秋天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慨。
4.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章是如何表现“乡愁”的。(4分)
答案:文章通过描写故乡秋天的景色和回忆儿时的情景来表现“乡愁”。一方面,通过描绘金黄色的田野、挂满果实的果园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丰收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故乡的美好和亲切;另一方面,通过回忆儿时与伙伴在田野里追逐嬉戏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和儿时伙伴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5.文章标题为“故乡的秋”,但文中也写到了“儿时的伙伴”和“各自奔向了不同的方向”,这是否偏离了主题?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没有偏离主题。虽然文中写到了“儿时的伙伴”和“各自奔向了不同的方向”,但这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乡愁。儿时的伙伴是故乡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离去让作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而“各自奔向了不同的方向”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更加凸显了故乡在作者心中的永恒地位。因此,这些内容不仅没有偏离主题,反而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
【阅读材料】
《古人的时间观念》
在我国古代,时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与农耕文化紧密相关。古代人们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古人认为,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象征着一天的开始和结束。这种时间观念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遵循天时的智慧。
一、古代十二时辰的划分如下:
1.夜半(23:00-01:00)
2.凌晨(01:00-03:00)
3.日出(03:00-05:00)
4.黎明(05:00-07:00)
5.日中(07:00-09:00)
6.食时(09:00-11:00)
7.日昳(11:00-13:00)
8.日入(13:00-15:00)
9.傍晚(15:00-17:00)10.日落(17:00-19:00)
11.日暮(19:00-21:00)
12.夜半(21:00-23:00)
二、古人对时间的重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节气: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