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妥善应对来自国外的律师函.docx

如何妥善应对来自国外的律师函.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妥善应对来自国外的律师函?

你是否有收到过国外律师函的经历?

其实,从事海外业务的公司,经营久了,难免会收到国外的律师函,尤其是规模庞大、跨国经营的企业。在收到“突如其来“的国外“律师函”时,法务人员和公司该怎样妥善应对呢?

笔者总结了“七个步骤”,以供参考:

第一步:确定文件是否是律师函

这个问题看上去似乎很没有必要,不过,根据笔者自己的体验,在经营海外业务的中资公司中,将一份文件错认为是“律师函”的比例,可能高达50%。被误读的原因,有的是因为语言障碍,有的是因为业务人员对法律文件不熟悉,有的是因为信息传递偏差造成的,还有的甚至来自于法务人员的误解。

有人可能觉得将海外的法律文书误认为“律师函”是一个笑话,但看到下图的两份文书,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些文件容易被误读了。特别是当这些文书并不是中文或英文的,而是以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法语或德语等书写的,它们之间甚至连格式都没有相似之处。可想而知,要求一线业务人员准确地判断这些文件的性质,难度有多大。

对于被错认成“律师函”的文件,“验明正身”后,有的令人宽慰,比如据是说律师函,而实际上只是一封普通的商务函;有的令人警惕,比如据说是一封商务函,实际是一封正式的律师函;有的令人焦虑,比如据说是一封律师函,而实际是一张法院传票或仲裁通知书;有的则如五雷轰顶,比如据说是律师函,实际是一份禁令(injunction)或缺席判决。

误读文件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因为它既会妨碍收函方判断形势、正确作出应对,也可能使收函方错失反驳的机会,影响合理主张权利。这种误读,还可能加剧双方的误解,激化矛盾,使双方都丧失和平解决争议的机会。所以,判断收到的文件真的是一封律师函,而不是别的文书,是妥善应对的第一步。

第二步:确定律师函中的几个关键时间

当确认文件是律师函后,请务必再次核实律师函中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

律师函的出具时间(issuingdate);

律师函的发出时间(sendingoutdate);

律师函的接收时间(deliverydate);和

需回复律师函的时间(deadline)。

这些日期决定了我们对事情作出反馈的剩余时间。不关注时间,容易造成两种失误:当律师函中涉及的事情过于复杂时,所有人都关注实体问题的讨论,而忽视了在律师函要求的“期限”内回复;或者,由于对律师函过于紧张,误认为越早回复越好,反而没有充分利用己方宝贵的“剩余时间”制定更完善的回复方案。?????????????????????????????

第三步:准确解读律师函内容,弄清楚真正发生了什么

当前两步都确认好之后,我们需要准确解读律师函的内容,弄清楚真正发生了什么。法务人员应与了解事件详情的业务人员及时取得联系,弄清事情的起因、当前状态和后续可能的走势。在掌握事情的基本背景后,法务人员需要再次精读律师函的内容,以便吃透律师函的信息,准确判断律师函释放的信号,并向业务团队解读。

比如,一份关于违约警告的律师函,措辞“违反(breach)”和“不可避免地将违反(inevitablywillbreach)”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再比如,业务人员认为对方可能会指责我们没有按时交付,而律师函中提出的却是产品存在质量瑕疵。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又或者,业务人员认为我方只有两处有违约的可能,而对方律师函中却列举了八处违约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距?如果注意到这些偏差,法务人员和业务团队进一步推演事件过程,往往会有“惊人”的发现。比如,原来对方内部信息沟通也存在偏差,律师函提到的问题并不是要害,或者,发现己方对形势认识有误,对方已经掌握了更多的“枪支弹药”,危机已迫在眉睫。

就像《一份合同在我眼中就是一本剧本——2021中国合同大会上的演讲》一文中提到的,合同中会有隐藏的剧情,律师函也一样。而且,因为律师函都是出自法律专业人士之手,如果熟悉国外律师撰写律师函的手法和习惯,挖掘出律师函中的隐藏剧情,可能会更精彩、更有价值。

举个例子,一家中国公司A,曾收到一封来自美国客户的律师函。这个客户是一家美国大公司,因为产品质量争议,委托了一家美国非常知名的律所,向A公司和A公司的供应商B公司(同为中国注册的公司)同时发送了律师函。合同关系如下图:注:A公司与B公司签署了原材料采购合同。A公司与美国客户签署了销售合同(“销售合同“)。B公司与美国客户之间没有合同关系。

律师函内容十分复杂,写满了8页纸。除了A公司预见到的质量争议外(实际上是由两国行业标准的空白造成的),对方用接近一半的篇幅,援引多个案例,解释美国客户有权在美国向B公司直接提起针对第三方受益人的合同之诉(fileathird-party-beneficiarycontractaction)。

收到这份律师函时,A公

文档评论(0)

std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