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有五方面问题提出四点建议.docx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有五方面问题提出四点建议.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有五方面问题提出四点建议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要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装配化装修,严格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基层梳理发现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自2015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前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均已发布文件表示在未来10年内发展装配式建筑,并制定了工作目标和政策支持。上海市提出自2016年起,新建项目原则上必须采用装配式,单体装配率不低于40%;深圳市自2016年起,新建项目采用装配式,单体预制率不低于40%,装配率不低于60%;浙江省自2016年5月1日,立法推进建筑工业化,制定出台了相应政策文件;安徽省从保障房起步,向商品房推进,将建筑产业化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发展,以打造千亿元产值规模为产业目标,政府全力扶持。近日,安徽省住建厅、发改委等16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培育和壮大建筑业企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发展装配式建筑,明确重点培育设计、生产、施工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企业,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作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重心,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在中央政府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计划和激励政策的引导下,各省市纷纷开始了装配式发展热潮。未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住建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7.4亿平方米,较2020年增长18%,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4.5%。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超过25%,总面积累计达到24亿平方米。预计2022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达8.38亿平方米。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以上,按每平方米造价2300元计算,2025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可达1.57万亿元(建筑整体建安工程造价,含非装配式建筑部分)。

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不够到位的情况。带动层面,多数政府投资项目并未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直接影响市场投资积极性和社会投资项目跟进;企业层面,大部分建筑企业缺乏创新意识,持观望态度;消费层面,一些业主认为装配式建筑属于“节节逗结构”,抗震性能不高,不愿选用装配式建筑。

二是产业发展体系上仍然不够健全。在标准规范上,虽然国家及省市层面陆续出台了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规范性要求、扶持性政策以及相关标准和图集,但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标准化体系、设计咨询、招标投标、造价管理、施工监管以及质量检验等方面的内容依然不够完善;在产业链条上,智能家居、工业化内装、装备制造、物流运输、智能化检测等环节还相对薄弱,加上目前装配式建筑项目多处于“零星”散状运作,导致产能无法完全释放,内耗严重;在产业协同上,由于市场没有打开,现有龙头企业无法发挥带动作用,中小装配式建筑企业技术水平又相对较低。加上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导致行业关键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缺乏协同。

三是政府层面的政策落地存在体制机制创新问题,“最后一公里”落实不到位。过去的建造方式,设计、生产、施工、采购、物流,完全都是割裂开的,这非常不利于工业化的建造方式,所以住建部提出要从顶层设计上就要加大力度推进工程总承包,把产业链串联起来,让各个环节有机地衔接,才能发挥出装配式建筑的综合优势。在机制方面,装配式建筑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与传统的建造方式也有很多不同,装配式建造方式优势是可以采用穿插施工,在不同的阶段监管部门需要更多的检查指导,所以在验收、监督、检查机制方面也需要创新。另外如何去统筹各个环节,包括企业主体如何从自身责任的角度出发,加强工厂生产的质量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这不可能靠外部监督来解决,一定是五方主体在这方面都要做好。

四是技术研发和转化水平还很有限。在研发投入上,目前建筑业科技贡献率不足30%,低于化工行业的60%,交通行业的55%。企业研发费用在营业额的占比不足2%,相比医药、电信等行业的20%差距明显;在技术运用上,目前对材料性能、连接技术和结构体系的基础研究不足,材料的耐久性、外墙节点防水性和保温性、结构体系抗震性能都没有经过较长时间检验。以及BIM技术在设计、监管等方面的模块建设不够全,应用率低等原因,导致设计、施工、生产、安装、监管等系列过程无法得到高效联动;在产业人才上,目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高素质管理人员严重缺乏,高技术工人仅占技术工人的3.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

五是PC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