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7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江西省重点中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7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江西省重点中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7月联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

1.生态学家认为,一定时间内,当种群数量增加时,会出现临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即种群密度制约效应。某地空心莲子草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后,数量维持在a附近,后来由于降水量减少,该植物数量明显下降,最后数量维持在b附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条件改变不会导致种群的K值发生改变

B.空心莲子草繁殖量越大,越有利于生态系统维持平衡

C.地震、火灾等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

D.空心莲子草数量维持在a附近的主要原因是存在非密度制约因素

〖答案〗C

〖祥解〗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详析】A、环境条件改变会导致种群的K值发生改变,如破坏环境会减小环境容纳量,A错误;

B、若该植物为入侵物种,则其大量繁殖后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B错误;

C、地震、火灾等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

D、空心莲子草在大量繁殖一段时间后数量未继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穴居、善跑,夏眠的习性与草原环境相适应

B.顶极群落的能量输入和输出达到动态平衡,净生产量达到最大值

C.温带落叶阔叶林从冬季到夏季群落结构和类型发生了改变

D.肠道内的寄生物对仓鼠的环境容纳量不产生影响

〖答案〗D

〖祥解〗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由于降雨稀少,乔木非常少见,那里的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草原上啮齿目动物特别多,它们几乎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草原上视野开阔,动物挖洞穴居或奔跑有利于逃避敌害,是对草原环境的一种适应,由于缺水,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详析】A、夏眠主要是适应荒漠环境,荒漠动物在干旱季节进入夏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A错误;

B、演替达到顶极群落后,群落的能量输入和输出达到动态平衡,但生产力并不最大,净生态系生产量很低或甚至达到零,B错误;

C、温带落叶阔叶林从冬季到夏季,群落的类型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外貌等季节性变化,C错误;

D、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环境中的资源、空间和天敌等生物因素有关(环境因素),不会随肠道内寄生物的改变而改变,D正确。

故选D。

3.中科院康乐院士团队通过分析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发现了飞蝗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飞蝗OR35缺失突变体,发现其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利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幼虫的种群密度

B.4VA通过负反馈调节的方式调节蝗虫种群密度

C.利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属于生物防治

D.OR35可能为编码信息素4VA受体的基因

〖答案〗B

〖祥解〗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操作方便、比较安全。

【详析】A、因为蝗虫幼虫活动能力弱,所以可利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幼虫的种群密度,A正确;

B、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说明4VA让蝗虫聚集,然后种群数目增多,又反过来使得4VA增多,再吸引更多的蝗虫,为正反馈调节,B错误;

C、利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的防治方法利用了生物个体间的信息传递,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D、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飞蝗OR35缺失突变体,发现其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据此可推测合成的OR35蛋白可能为信息素4VA的受体,D正确。

故选B。

4.农户开展“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模式,虾能除去稻田中的害虫、杂草和有机废弃物,还能松动田泥,稻田能为虾提供饵料和良好的生活环境,稻在水中长,虾在稻边游,实现了粮渔双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虾清除田中的杂草、害虫及有机废弃物,属于消费者

B.稻田中的水稻长势有高有低,构成了稻田的垂直结构

C.虾的排泄物可以肥田,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D.这种模式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C

〖祥解〗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