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种植制度与土壤耕作.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表土耕作措施和作用表土耕作是用农机具改善0~10cm以内的耕层土壤状况的措施。主要包括:耙地:疏松表土,透气保墒,平整地面,混拌肥料,耙碎根茬,清除杂草以及覆盖种子等作用。旋耕:一次能完成耕、耙、平、压等作业。镇压: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和平整地面的作用.盐碱地×开沟、作畦、起垄、筑埂:方便排灌,提高排灌质量;防渍排涝,利于降低地下水位,消除有毒物质等。中耕:疏松表土,破除板结,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土温,铲除杂草,加强土壤养分有效化,以及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和根系伸展的作用。培土:固定植株、防止倒伏,增厚土层利于块根、块茎的发育,及防止表土板结,提高土温,改善土壤通气性,覆盖肥料和压埋杂草等作用。

第21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抗旱保墒土壤耕作

(一)我国旱区的划分

干旱区:年降水量250mm以下半干旱区250~500mm之间,半湿润区500~1000mm之间,湿润区1000mm旱区:北方及西北地区,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基本特点:降水量少、土壤蒸发量大,其他:如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各地冷热差异悬殊,气象灾害多而严重,如东北部春旱,西北部有沙漠,黄土高原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

(二)抗旱的土壤耕作技术1.合理安排沟、谷、川、坪、坝各种田地的植物布局,提高水热资源利用率2.夏田伏耕深松,接纳伏雨。秋田带苗中耕深松,秋后浅耕或以耙代耕。3.尽可能利用各种水源,发展灌溉。4.利用地膜和其他覆盖物增加地面覆盖,减轻水分蒸发,相应地减少土壤耕作次数。第22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四、坡地土壤耕作土壤流失问题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北方陕、甘、宁、晋黄土高原区。

通过工程措施改变坡度和坡长如:修筑水平梯田、隔坡梯田、挖竹节壕等通过改良土壤改变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性坡地可以采取带状种植、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增加牧草比例、多种密植作物、实行间混作等。

第23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五、盐碱地土壤耕作盐碱地是盐碱土经开垦、改良种植作物的田地,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南方只极少数特殊母质或水文条件下才存在。盐碱地土壤耕作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一)平整土地

(二)客土改良

(三)耕翻

(四)早春耙耱

(五)躲盐巧种

(六)中耕松土和苗期耙地第24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三节药用植物土壤修复1、药用植物的化感作用2、土壤污染与修复第25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1、药用植物的化感作用化感作用:他感作用(alleloparthy)一个供体植物通过挥发、淋溶、残株分解、根系分泌等途径向环境中释放一些化学物质,从而影响周围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现象。自毒与他毒化感作用的物质:乙烯、香精油、酚及其衍生物,不饱和内脂、生物碱、配糖体等。第26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禾本科薏苡 泽泻科泽泻 兰科 天麻 薯预科山药 远志科远志 龙胆科龙胆 苋科 川牛膝豆科黄芪 蔷薇科枇杷 木瓜玄参科地黄 玄参 罂粟科延胡索 五加科人参 三七 刺五加百合科玉竹 麦冬 黄精桔梗科党参 桔梗 沙参毛茛科乌头 黄连 芍药 牡丹 川乌 伞形科当归 白芷 川芎 北沙参 防风 前胡 藁本菊科 红花 菊花 木香 白术 牛蒡 紫菀 款冬花唇形科丹参 薄荷 黄芩 广藿香 蓼科 何首乌 大黄 天南星科天南星 半夏 第27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生态学意义化感作用的歇地现象化感作用与种群发展化感作用和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的演替对于不利化感因素的调控轮作倒茬、喷施调节物质第28页,共33页,星期六,2024年,5月*2、土壤污染soilpollution由于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土壤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界和生物界的中心,不仅在本系统内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循环,而且与水域、大气和生物之间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一旦发生污染,三者之间就会有污染物质的相互传递。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和积累的污染物常通过食物链传递而影响人体健康。

文档评论(0)

xiaoshun2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