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不求甚解》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df

第13课《不求甚解》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df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翅置李业

师望台(区号)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理清文章论证思路,了解驳论的逻辑

思路。

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不求(甚解)开卷(有益)

咬文(嚼)字(豁)然贯通

浅尝(辄止)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开卷(有益)

jiáohuò

咬文(嚼)字豁)然贯通

zhéhúlún

浅尝(辄止)囫囵)吞枣

咬文嚼字:形容读书时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扣

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

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

穿通晓。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

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AABN

“不求甚解”出自何处?今人通常如何理解?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

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食。”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上七4上盛心年言

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词典解释: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

上过分追究,形容用心不专,常含贬义。

今人多用来形容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

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对“不求甚解”的理解:

1.文中“一般人”的观点是什么?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是怎样理解的?又是如何反驳的呢?

驳论文

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

(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也可以是

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

质疑,进行商榷,今天所学的《不求甚解》作

者就提出不同于常人的观点。

阅读全文,概括段意

(第1段)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段意: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第2段)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

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

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

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

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段意:从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

的意思,并提出学习古人谦虚的学习态度。

(第3段)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

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

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

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

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

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

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

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

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段意: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读书態度和方式,

贊扬他的“好读书”和有“会意”。

(第4段)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

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

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

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

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

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

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段意:阐释“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这也是作者对

“不求甚解”的理解。整体感知第一题的第3问的答案)

(第5段)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

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

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

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乐毅淘文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113104600004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