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礼·秋官·小司寇》记载:“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这可用于说明()

A.周代王权受到极大威胁 B.周代严格控制社会舆论

C.周代政治蕴含民主因素 D.官僚政治产生历史久远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依据材料“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可知,西周时期居住在城邦之内的很多平民,原是周族公社农民,与贵族还保存着某种血缘关系,具有一定的参政权利,向万民咨询表明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民主传统,周代政治蕴含民主因素,C项正确;向万民咨询表明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民主传统,但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仍有很大的权力,排除A项;根据材料“以致万民而询焉”可知万民仍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周代严格控制社会舆论和题意相反,排除B项;周朝属于贵族政治,秦朝逐步建立起官僚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

2.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于398年建国时,自称是黄帝之后,以“皇帝”自称,参照汉人的制度,“定郊庙朝飨礼乐”“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这说明()

A.拓跋珪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B.北方民族文化交流频繁

C.统治者重视多元文化发展 D.少数民族推崇农耕文化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398年。拓跋珪建国后参照汉人的制度进行一系列举措,如“定郊庙朝飨礼乐、计口受田”等,这体现了他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和制度,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A项正确;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拓跋珪借鉴汉人制度,重点在于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北方民族”范围过大,排除B项;题干主要突出的是对汉文化的借鉴,不能简单归结为重视多元文化发展,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只能说明重视农耕,但不能说推崇农耕文化,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

3.《唐律疏议·户婚》“脱漏户口增减年状条”规定:“诸脱户者,家长徒三年;无课役者减二等,女户又减三等;脱口及增减年状,以免课役者,一口徒一年,二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其增减非免课役及漏无课役口者,四口为一口,罪止徒一年半,即不满四口,杖六十。”这表明,唐代()

A.人口流动的现象严重 B.百姓赋役负担沉重

C.制定的刑罚极其严苛 D.户籍制度管理严密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依据,因此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脱口”是指隐瞒漏报的户口,“增减年状”是指增加或减少年岁逃避赋税、徭役。唐朝法律规定严格户口登记,对隐瞒漏报户口、虚报年龄的行为进行处罚,目的是准确掌握户口情况,以便征发赋役,体现户籍制度管理严密,D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唐朝不准隐瞒漏报户口、虚报年龄,未提及人口流动,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户籍管理制度,而非赋税制度,排除B项;材料提及徒(即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杖(用大荆条或大竹板捶击犯人的背、臀或腿部)等刑罚,这是古代封建社会常见和较轻的刑罚,主要是为了严格户籍管理,并非明显超出合理程度和“极其严苛”,排除C项。故选D项。

4.元代“元贞二年,始定征江南夏税之制,夏税则输以木棉布绢丝棉等物”。政府在江南各地,“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元贞二年,诏各处孤老,凡遇宽恩,人给布帛各一”。这说明当时()

A.南北农业发展趋向平衡 B.南方棉花种植较为普遍

C.南方农民赋税较为沉重 D.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夏税则输以木棉布绢丝棉等物”“岁输木棉十万匹”可知元朝时,江南地区赋税征收的重要项目是棉布。结合所学。赋税征收的内容与当地的出产有关,在江南征收棉布,反映江南地区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