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年北京怀柔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共24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以下北京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考古发现
结论
①
北京人遗址: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会使用磨制石器
②
山顶洞人遗址:穿孔骨针
会建干栏式房屋
③
门头沟东胡林遗址:距今10000-8000年栽培粟和黍的遗存
原始农业形成
④
平谷上宅遗址:距今约7000年前的陶器
贫富分化出现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江苏、湖南等地的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些人工冶炼的生产工具。它们是以上高温冶炼的产物,其冶炼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这类工具的出现表明()
A.我国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激烈 D.变法推动分封制的瓦解
3.琅琊刻石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刻石上的文字有“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该文物()
A.见证了秦灭六国的过程 B.体现了楷书艺术的成熟
C.记载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D.反映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
4.下面是某朝代形势图,其中①处机构设立的历史意义是()
A.有效管辖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B.管理海外贸易,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加强了与吐蕃的交流,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D.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5.以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北方
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民族隔阂逐渐消解。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南方
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迁往南方,从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
A.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B.导致了南方政权的更迭
C.推动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D.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6.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
A.唐朝政治制度完备 B.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7.某班同学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以下环节模拟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应用流程。这项活动有助于了解()
A.两汉时期的造纸工艺 B.北宋时期的科技创新
C.南宋时期的航海技术 D.宋元时期的军事变革
8.“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2023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该遗址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出水了大量明代瓷器。这一考古发现()
遗址出水的青花人物纹罐
①反映我国人民在南海地区的活动②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见证
③可用于研究明代的瓷器烧制工艺④印证明代引进了原产美洲的玉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某班举办反抗外来侵略专题展,其中有倭寇图卷、林则徐虎门销烟池遗址、北洋水师致远舰等图片。以下图片可以入选这一专题的是()
A.步辇图(局部)
B.清明上河图(局部)
C荷兰军队向郑成功投降图(局部)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局部)
A.A B.B C.C D.D
10.下面是19世纪70年代的一份铁路时刻表(部分内容),可用于研究()
本线自1876年7月3日星期一开始,
在上海与江湾间准时行驶火车
开车时刻如下
上海开:7:009:00*11:00*13:0015:0017:00
江湾开:7:309:30*11:30*13:3015:3018:00
每逢星期日,凡带*记号的车次均停开
A.通讯事业的发展 B.出行方式的变化 C.新式教育的普及 D.政治制度的变革
11.1911年,上海的一首竹枝词写道:“武昌起义众心惊,报馆齐张革命声。争向门前探捷报,望平街上路难行……但看某城光复矣,眉飞色舞竟忘餐。”这表现出民众()
A.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B.支持辛亥革命
C.反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声援北伐战争
12.下表内容是近代报纸《申报》在1928年和1939年使用“民族”“中华民族”两词的次数,导致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1928年
1939年
民族
1119
2369
中华民族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