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版语文第0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版)-2024年新七年级语文暑假预习课(统编版).docx

2024秋季新版语文第0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版)-2024年新七年级语文暑假预习课(统编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暑假预习课第0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版)

暑假预习课

第0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版)

1.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积累“确凿、鉴赏、人迹罕至”等易考词语。(重点)

2.默读课文,一气呵成读完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重点)

3品味文中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

一、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等。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主席评价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

2.创作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写这篇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3.解释题目

(1)“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2)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3)全文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是绍兴城内新台门寿怀鉴先生寓所内的一间房子,用作书塾,在鲁迅家附近,鲁迅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文体知识

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三、写作特点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分为“百草园部分”和“三味书屋部分”,中间用第9段过渡,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例如,写百草园中的景物,从整体写到局部,从春夏秋写到冬,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时间顺序,使景物多而不乱,多姿多彩。

?语言准确,生动传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语言特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形容词运用得贴切,动词运用得精妙,句式运用得精当。如用“碧绿”修饰“菜畦”,用“光滑”修饰“石井栏”,用“高大”修饰“皂荚树”,用“肥胖”形容“黄蜂”等都体现了形容词运用得准确贴切。又如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这一系列连贯的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从捕鸟的过程中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显示了动词运用得精妙准确。第9段中,用“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而言之……”这一句式,既起到了过渡作用,又表现出少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体现了作者句式运用得十分精当。

紫红的桑椹

紫红的桑椹

三、课文主旨解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四、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①一⑧段):描述百草园的无穷趣味。

第二部分(第⑨一?段):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结构图解

百草园

百草园

3.文本解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原文

文本解读

=1\*GB3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开篇点题,交代故事地点,引出下文对百草园的叙述。“相传”是长期以来互相传说,说明百草园时间久远,名称来源也无从考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87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