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 (39)(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pdfVIP

《与朱元思书》教案 (39)(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

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

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渎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5.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

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

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美点寻踪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

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一)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

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人墨客为之歌唱。这是一张中国地图。这里是浙江,让我

们聚焦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

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为什么那么多诗人会一齐聚首这里,这恐

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引入课文

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

么?

(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

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

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

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作者生平简介: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

江安吉)人。官奉朝请。通史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

表现沉湎山水的生活情趣;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亦能诗,原有集,

已散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别有小说《续齐谐记》。总之,生平多坎坷,虽

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

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

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

物的妙品。

三、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是怎样抓住特征描绘景物的?

分析:作者在描绘山光水色时,抓住了山之奇和水之异的特点。写水,突出

了水的清和急;写山,突出了山的高峻和勃勃生机。由于突出了此山此水的特点,

因而所写的山水就是“自富阳至桐庐”这“一百许里”的山水,绝不能移置他处。

(二)本文是怎样情景交融地描绘山光水色的?

分析:作者在描绘山光水色时,饱蘸了感情的浓墨,因而字里行间始终洋溢

着作者的感情。第1段中流露出惬意和畅快,第2段中流露出闲适和惊骇,第3

段中流露出沉迷和神往。作者在表达感情时,或是寓情于景,或是直抒胸臆,于

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是渗出,或是泻出了作者的强烈感情。

(三)本文是怎样极有层次而又富于变化的写景的?

分析:文章在写景时,显得极有层次而又富于变化。从全文看,第一段是总

说,第2、3段

文档评论(0)

186****49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