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氢能源与储氢、储氢材料概述与展望PPT模板.pptx

最新氢能源与储氢、储氢材料概述与展望PPT模板.ppt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储氢材料概述与展望

背景: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

化石能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石油、煤炭等主要能源将在未来数十年至数百年内枯竭

化石能源的使用正在给地球造成巨大的生态灾难-温室效应、酸雨等严重威胁地球动植物的生存

人类的出路何在?-新能源研究势在必行

氢能开发,大势所趋

氢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元素,资源无穷无尽-不存在枯竭问题

氢的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零排放,无污染,可循环利用

氢能的利用途径多-燃烧放热或电化学发电

氢的储运方式多-气体、液体、固体或化合物

实现氢能经济的关键技术

廉价而又高效的制氢技术

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开发新型高效的储氢材料和安全的储氢技术是当务之急

车用氢气存储系统目标:

IEA:(国际能源署):质量储氢容量5%;体积容量50kg(H2)/m3

DOE(美国能源部):质量储氢容量6.5%,体积容量62kg(H2)/m3

不同储氢方式的比较

气态储氢:能量密度低不太安全

液化储氢:能耗高对储罐绝热性能要求高

固态储氢的优势:

1.体积储氢容量高

2.无需高压及隔热容器

3.安全性好,无爆炸危险

4.可得到高纯氢,提高氢的附加值

储氢材料技术现状

1金属氢化物

2配位氢化物

3纳米材料

金属氢化物储氢特点

反应可逆

氢以原子形式储存,固态储氢,安全可靠

较高的储氢体积密度

氢在晶体场中所占据的位置

金属氢化物储氢

目前研制成功的:

1.稀土镧镍系

2.钛铁系

3.镁系

4.钛/锆系

稀土镧镍系

代表:LaNi5,荷兰Philips实验室首先研制

特点:

活化容易

平衡压力适中且平坦,吸放氢平衡压差小

抗杂质气体中毒性能好

适合室温操作

经元素部分取代后的MmNi3.55Co0.75Mn0.47Al0.3(Mm混合稀土,主要成分La、Ce、Pr、Nd)广泛用于镍/氢电池

钛铁系

典型代表:TiFe,美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首先发明

价格低

室温下可逆储放氢

易被氧化

活化困难

抗杂质气体中毒能力差

实际使用时需对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镁系

典型代表:Mg2Ni,美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首先报道

储氢容量高

资源丰富

价格低廉

放氢温度高(250-300℃)

放氢动力学性能较差

改进方法:机械合金化-加TiFe和CaCu5球磨,或复合

钛/锆系

具有Laves相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

原子间隙由四面体构成,间隙多,有利于氢原子的吸附

TiMn1.5H2.5日本松下(1.8%)

活性好,储放氢相对容易

用于:氢汽车储氢、电池负极

配位氢化物储氢

碱金属(Li、Na、K)或碱土金属(Mg、Ca)与第三主族元素(B、Al)形成

储氢容量高

再氢化难(LiAlH4在TiCl3、TiCl4等催化下180℃,8MPa氢压下获得5%的可逆储放氢容量)

各种配位氢化物的储氢性能

纳米碳管储氢-美国学者狄龙1997首开先河

单壁纳米碳管束TEM照片

多壁纳米碳管TEM照片

碳纳米管吸附储氢电化学储氢

纳米材料与镧镍合金储氢容量的比较

原理图

循环连续充放电测试

多壁纳米碳管电极循环充放电曲线,经过100充放电后

保持最大容量的70%

单壁纳米碳管循环充放电曲线,经过100充放电后保持最大容量的80%

结束语---氢能离我们还有多远?

氢能作为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近10多年来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中国近年来也投入巨资进行相关技术开发研究

氢能汽车在发达国家已示范运行,中国也正在筹划引进

氢能汽车商业化的障碍是成本高,高在氢气的储存

液氢和高压气氢不是商业化氢能汽车-安全性和成本

大多数储氢合金自重大,寿命也是个问题;自重低的镁基合金很难常温储放氢、位氢化物的可逆储放氢等需进一步开发研究,

碳材料吸附储氢受到重视,但基础研究不够,能否实用化还是个问号

感谢聆听,批评指正!

文档评论(0)

祝朝兵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原版文件原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