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段绪论.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辩证法

刘松年

2005年9月;第一章绪论

一、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自然

二、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特征

三、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四、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五、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一、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自然

(一)自然

1、自然的含义

广义理解:自然是一切存在物的总和。

自然内部矛盾的运动推动着自身的发展。

——构成一部自然发展史。;狭义理解:自然是人类活动的外部环境。

人成为自然界的异物和对立面。

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目标和意图推动自然发展。

——这是一部人类文明史。

更狭义理解:自然是人类活动的要素。

自然直接成为人的活动资料、改造对象。

——呈现出一部人类生产史。;2、自然的基本特点

1)客观实在性

2)可识可塑性;3、自然的分类

人类干预程度的大小是分类的依据。

1)天然自然

人类目前不可能、或没有自觉对之施加作用的存在物的总和。

(1)暂不能干预的存在物。

(2)可能干预但还没有受到影响的存在物。;3、自然的分类

2)人工自然

人类已经干预过的存在物的总和。

(1)适度加工过的存在物。

(2)完全合成的存在物。

例:塑料等合成材料、电子计算机等。;(二)作为出发点的自然

1、新陈代谢是自然的客观规律

任何存在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对于周期性中的单循环,客观存在起点。

2、自然是人类认识和活动的出发点

“第一自然”。;3、“第一自然”的特点

1)无限多样性

2)相对被动性

3)现实可及性

4)现实可塑性;(三)作为归宿点的自然

从第一自然出发,经过或长或短、或繁或简的活动所得到的结果。

又称为“第二自然”。

1、第二自然的内容

1)作为生活资料的物质产品。

2)构成生产力的生产资料。

3)表现为物化形态的科学技术。;2、第二自然的特点

1)都深深地打上人的印记。;2)将为人们逐渐占有。

人类能动地干预自然,就是为了占有自然。;美宇航局“撞击彗星计划”始于1999年11月1日;

于2005年1月12日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

它走过4.31亿公里的漫长之旅,在7月4日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难度:

1、采用什么材料,既保证安全性又保证经济性。

2、撞击器穿越“坦普尔1号”的彗尾、彗发,而自身不受损伤。

3、在距地球1.32亿公里处撞击直径只有6公里的“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意义:

一是人类对茫茫宇宙,从观察到开始干预。体现了人类的能动性;

二是为人类探究太阳系以及地球生命起源提供新的线索;

三是为地球遭遇小天体撞击危险时,“转守为攻”积累数据。;3)成为社会进步的要素。;2、人是能动的存在物

人类能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二、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特征

(一)什么是科学

1、“科学”的来源

古代西方:来源于古拉丁语Scientia。

其含义是“知识”和“学问”。

中国古代:《礼记.大学》中有“格物致知”的说法。

清朝末年,把声光电等自然科学统称为“格物学”。;2、科学的含义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2)科学不只是知识体系,还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未知事实和规律,并使知识体系演化的过程。

3)科学又是一种“社会建制”,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3、自然科学的特征

1)客观性与实证性

2)概括性与理性

(1)对经验事实进行理性概括,并表现为理性的形式(概念、判断)。

(2)运用定律和定理,揭示对象的原因和本质。

3)探索性与创造性

4)通用性与共享性

5)一般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二)什么是技术

1、“技术”的来源

古代西方:来源于古希腊语τ?χγη

(techne),意为技艺、手艺、本领。

中国古代:泛指“百工”。

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要求育秧三十天后拔起分栽,一亩秧田可移栽二十五亩,秧田与本田之比为1∶25;

指出水稻必须保水,“早稻食水三斗,晚稻食水五斗,失水即枯”;

论述作物与环境的关系,指出“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

提到通过人工选择可培育出抗旱的早稻,并介绍以砒霜拌种、以石灰中和酸性土壤等先进的技术成就。;2、“技术”的含义

技术泛指人类活动的行为方式、做事或制作的方法。

技术是劳动手段(工具机器)的总和。

技术是自然规律的有意识的运用,是科学的物化。;一般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中国《哲学大词典》

;2、“技术”的含义;

文档评论(0)

183****79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