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NUMPAGES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自主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难点】
1.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导学过程】
知识点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生态建设:
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循环,可以环境的稳定性。
(1)读图l、28“某河流修建水可前后径流量的变化”了解以下知识:
修建水库能够在汛期,枯水期,起到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汛期发生灾害、枯水期发生灾害的可能和强度。
(2)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可以,从而减少、的发生。
2、生态破坏:
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致使环境,导致。
例如: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造成和,就会使和加剧;
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并由此诱发;
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等。
※▲※:人类活动很难改变致灾因子的风险程度,但是人类可以增加对致灾因子风险的认识,进行一定的预测,也是有利于防灾减灾的。准确认识灾害的前兆,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可以大大减轻灾害程度。
知识点2: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影响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1)是最脆弱的受灾体:灾损中是最重要的,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
(2)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
①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②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
读图1、29“深圳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洪水的影响”:
该流域从1980年到2000年间,大面积的耕地、林地、灌草地转变为城镇用地,而且城镇用地建筑密度加大。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对应区域的洪水流量,而林地保留较好的西部地区洪水流量则。可以看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洪水流量大小的区别,即随着城市用地迅速扩大,用地减少,直接导致洪水径流的,城市的洪水灾害。
3、工程措施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性:
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例如: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能,能在一定程度上灾情。
————工程措施对于受灾体易损性的改变作用明显,是重要的防灾减灾措施之一。
知识点3: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缩小”灾害影响:
经济基础、政治,有财力和物力、灾时救援、灾后恢复生产生活;
2、“放大”灾害影响:
经济基础、时局、人心地区,减灾、防灾无措。
3、最敏感区域——(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的地区)
人类进入,则“”灾情;人类迁出,则“”灾情。
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活动(比如建房、耕作等)强度和范围越大,高风险区的经济密度越大,则灾情;反之则灾情。人类的活动,有可能导致大灾小害,或者小灾大害。
【合作探究1】:举例为什么说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作用?
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和条件,从而灾情损失。如:
①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的损失;
②退田还江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