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
第1篇: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与地球仪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2)能力目标
学会通过地球仪来分析地球的形状等有关知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科学地认识和了解地球。
*培育地球的感情,热爱地球、保护地球。*善于利用所学地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周长、平均半球的划分;经纬线。
三、教学难点经纬网的有关知识。
四、教具准备
一些有关地球的挂图、一个地球仪等。
五、具体教案设计老师提问:
1.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吗?2.那么你们知道七百多年以前世界上的人们是怎样看待地球的形状吗?老师转承:大家听过航海家们证明地球形状的航海故事吗?老师叙述:十五世纪开始,欧洲航海家们开始陆续进行环球航行,最终麦哲伦率领的船队
完成了环球航行,但是麦哲伦却在半路上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他航海家也取得
了重大成果: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老师提问:
那你们对航海家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有什么感想啊?(听听孩子们的想法,适当引导鼓舞。)老师转承:
虽然前人已经发现了好多地球的神秘,但是还有很多等着你们去发现,所以我们要发扬勇于探索、善于思考探索的学术精神。老师叙述:
地球是一个近乎圆形的椭圆体,它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平均半经约为6371千米。从太空上看地球是一个晶莹的蓝色球体,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都被海洋所覆盖。老师提问:
你们听说过赤道吧?那赤道跟我们今天要讲的经纬线又有什么关系呢?
老师在黑板上画经纬网:
人们为了方便对地球上地理事物的定位,规定了经纬线,形成了错综复杂的
经纬网。你们看,横着的是纬线,正中间的就是咱们刚才提到的赤道,赤道以北
的叫做北纬、以南的叫南纬;竖着的是经线,其中重要的一条称为本初子午线,
也就是零度经线,以它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老师叙述:
地球可以划分为几个半球:以赤道为限分为南北半球,以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为界可划分为东西半球。老师提问:
那么你们知道咱们在哪个半球吗?老师演示地球仪,学生观看:
指示各个半球的范围,展示我国以及其他重要国家所在的半球。在地球仪上指出
那几条重要的经纬线给学生们看。老师带学生一起画简单的经纬线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2篇: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山东省莱阳市教育局教学讨论室董福军
■学习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4.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沟通谈话法。
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导入1:用小华和小明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幻想创境导入,让大家思考世界上有这样的地方吗?为什么?如果怎样他俩的愿望就有可能成为现实了?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引入地球自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导入2:朝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