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小学教育.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小学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为青少年未来发展打基础的教育,陕甘宁边区

的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

宁边区的小学教育在扫除文盲,培养当地知识分子,促进边区政

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将探讨陕甘

宁边区的小学教育。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特点经验

陕甘宁临近边陲,战事频繁,地瘠民贫,人文凋敝。在中央

红军到来之前,“除几个地主、官僚和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能

读书写字;文盲大概高达百分之九十左右。”这里“在文化上是

地球上最黑暗的地方。”[1]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敌后根据地建立

了许多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抗战教育也随之兴起。在抗战

教育中,小学教育有着重要地位,因此也被学术界学者多次研究。

关于对抗战时期小学教育的研究,学术界各位学者主要从小学教

育的发展概况、发展特点、发展经验以及经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主要代表成果有:吴洪成的《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小学教

育》、尚微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经费研究》、沈绍辉

的《陕甘宁边区的小学教育》、陈卫京的《试论陕甘宁边区小学

教育的发展》、刘述康、成湘菊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教

育的经验浅探》等。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抗战时期陕

甘宁边区的小学教育的各个发展阶段和特点以及从抗战时期陕

甘宁边区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得出的经验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以求能抛砖引玉。

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的发展阶段以及各发展阶

段的特点。

(一)抗战时期小学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从1934年第

一所列宁小学创立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之前,

是边区小学教育的初创时期。随着陕甘宁边区陕北根据地的建立

和扩大,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开始在根据地建立起一批列宁

小学。这一时期小学教育的特点是:劳动人民掌握了政权,少年

儿童开始有了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内容以创建根据地和为

建立红军服务的扫盲识字为主。学生采取“即知即传”的办法,

使儿童一面教一面学,在教人上教自己,提高战时民众的文化政

治水平。但是由于根据地还处于极不稳定的游击战争状态,学校

教育发展很少,还没有建立必要的小学教育制度。

(二)抗战时期小学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从1935年中

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是边区小

学教育的初步发展阶段,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设立了西北办事处

教育部,在西北办事处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地小学教育得

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小学教育的特点是:小学数量比以前

有了较大发展,开始制定了党领导的新型小学教育的制度,“小

学生活指导以培植民族精神、锻炼集体生活为中心。”但是由于

此时苏区仍处于战争环境,小学教育仍不够稳定,还带有相当的

游击性质。

(三)抗战时期小学教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从1937年抗

日战争爆发到1942年全党整风之前,这是边区小学教育大发展

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小学校数和学生人数有了很大的增

长,在校学生人数已占边区适龄儿童的五分之一,建立了完整的

小学教育体系和制度,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小学,教育内容既重视

抗战动员又重视科技文化教育。1938年8月公布的《陕甘宁边

区小学规程》,对小学课程和教学节数做了详细的规定。简要概

括为初级小学将政治、自然、历史、地理、卫生等课合并为常识

课,[2]劳作以劳动为主,体育以军事为主,一节课以30分钟为

原则,同时开设防空、防毒、反奸等课目。但在扩大数量、提高

质量、办正规化小学的过程中,由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

主义的影响,小学教育中出现了强迫教育。在办学形式上,教育

内容也出现了与边区分散落后的农村实际、与边区广大人民群众

生产生活的实际相脱离的错误倾向,给边区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抗战时期小学教育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从1942年全

党整风到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这是小学教育的改革和新

发展时期。1942年和1943年,在全党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在前

一段小学教育大发展的条件下,强调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合并取

消了一些不健全的学校,使校数和学生人数都有减少,同时开始

了小学教育改革的试验。1944年文教大会之前,各县已取得了

若干改革的试验。文教大会后,小学教育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

这一阶段小学教育的特点是:小学教育贯彻民办公助方针和需

文档评论(0)

136****6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