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开展信创工程建设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信创工程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塑造新时代发展动能的重要引擎。推动信创工程建设,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数字经济和网络强国。特别是当前新冠疫情给传统产业转型、企业发展带来很大挑战,需要通过信创工程的展开,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二、活动目标
1.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培育信息化经济社会形态和新型业态,推进网络强国和智能社会建设,拓展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提高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切实构建提供以数据为核心的信创产业,推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数据安全可控、数字经济良性发展,提高信息化经济社会发展质效。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信息消费升级和形成完善信创市场体系,壮大信创新动能,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加快信息消费扩容升级。
3.推动数字技术质量提升,加强网络安全防控,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快网络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提高数字化产品、服务质量,增强网络空间竞争优势,完善网络治理体系,促进互联网可持续和共同安全发展。
三、活动内容
1.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着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信创产业为主线,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加强数字技术质量提升,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2.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产品、服务质量,推动信息化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发展,打造拥有全球竞争优势的网络空间,壮大信创新动能,培育数字文化产业。
3.完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消费需求,优化数字文化产业结构,打造一批优秀的数字文化作品。
4.推进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巩固网络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基础。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制度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监管。
5.加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构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四、实施措施
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逐步构建覆盖各行各业的信创产业创新平台和多元化发展环境,培育一批领先的数字经济企业。
2.完善信息技术创新生态,加强基础信息技术研发,支持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在信息化领域创新应用、数字文化领域的创作与传播等方面发展。
3.推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扩大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信创市场环境,壮大信创新动能,培育数字文化产业。
4.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完善网络安全法制和制度体系。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手段。
5.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构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6.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完善信创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信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产业政策支持。
五、活动总结
通过开展信创工程建设活动,可以有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网信产业发展模式,拓展数字经济辐射带动效应,促进信息化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发展,营造互联网生态良好发展环境。同时,也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企业创新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需对接,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不断取得新进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