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任丘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VIP

精品解析:河北省任丘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任丘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物流”,其含义自然和今天的物流概念不同,但物的流动确实存在,而且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物流的管理世代相传,延续几千年。看一看中国古代的物流,是很有意义的事。

生产发展到农耕经济时代,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的流动是物流的主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有着长期的、集权式的中央政府。皇室与政府的巨大消费,使得全国农副产品向京师和中心城市集中。秦统一六国,天下分三十六郡,形成以咸阳为核心的都市圈。都市人口多,消费量大,不得不从全国调集粮食、布帛等生活用品。汉代初期,从关东调粟数十万石,送至京师,而到了汉武帝时调至京师的粮食已有600万石。汉高祖分封诸侯,各诸侯王都有自己的领地,也形成了以诸侯国都为核心的次都市圈,物品同样向这些次都市圈集中。宋代官员俸禄最厚,且实行实物供给制。从粮食到布帛,从薪炭到茶叶,无所不供,因此京师所需物品最多。史载:宋至道初,每年汴河运米300万石,广济河运粟12万石,黄河运粟50万石……计550万石至京师。而到了大中祥符初年,京师已需粮700万石。

商品贸易的发展,使货物在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流动。最著名的是汉武帝派人通使西域,建立连通欧洲的丝绸之路,西域36国与中原的商品往来延续了两千年。珠玉、马匹、丝绸、茶叶、瓷器、米、麦、棉、布都成了商品,在交通能达到的区域内进行交流。中国古代还有一种重要商品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流动,那就是盐。古代的盐有池盐、井盐、海盐三类。池盐分布于西北地区,井盐分布于四川,海盐在沿海。自古以来,盐的流通是大量的、经常的。唐代初年,西北池盐每年产1万斛,河北产盐也在1万石以上。明洪武年间,产盐量竟达到4.6亿斤。

明清两朝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乾隆年间,景德镇陶瓷业规模发展到了顶峰,瓷窑三百区,匠工几十万,瓷器交易远达欧洲。乾隆五十年,中国出口的茶叶2800多磅,出超200万两白银。在大西北,伊犁、喀什、眉州已成为对外商业贸易的中心和枢纽。常常有十万头以上的牲畜交易,上万匹的缎、绢、绸、绫被运往国外。

皇室宫殿、陵墓的物品需求,也是流量很大的“物流”。唐贞观四年,修洛阳宫乾阳殿,“大木非随近所有,多从豫章采来,二千人曳一柱,其下施毂,皆以生铁为之……行一二里即有破坏……终日不过进三二十里,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功”。一根柱子尚且如此,一座宫殿需要多少材料!除了给活人修宫殿之外,还给死人修陵墓。秦汉有厚葬之风,秦始皇葬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锢山泉,上崇山坟。其高为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又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部分发掘的兵马俑,已成为世界奇迹。

中国历史悠久,物流故事不胜枚举。如此一瞥,使我们感受到物流一词虽是现代名词,但物流活动却古已有之。

(摘编自姜超峰《中国古代“物流”一瞥》)

材料二:

“古为今用”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并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领域,在物流微观经济领域也是如此。研究探讨我国古代物流思想与实践,其目的不仅仅局限于从古至今的梳理,更重要的是从中寻找一些今天的参照和借鉴。

我国古代物流与现代物流存在非常大的区别,在认识上,古代物流重“储”,而现代物流重“流”;在思想上,古代的主体是“重储思想”,现代的主体是“系统思想”。当然,一系列派生的政策、主张、运行、工程、装备、技术等都由此而来,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理性的发展、系统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世界范围看,物流“大系统”概念的形成是近代、现代的事情。但是,在我国古代,物流的主体或者局部已经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古代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系统性思维,尤以对仓储与社会经济、生产方面关联的认识最为深刻。早在农业社会,仓储这个与物流主体强相关的领域便开始了一定程度的理性发展。

从古至今,我国各时期物流相关领域的发展都有其特殊性:先秦时期已经明确形成了“重储思想”,也可以看到“物畅其流”的脉络;之后与物流相关的万里长城横贯我国东西;到了隋朝,大运河开始通航,沟通了我国的南北;再后来,则是早在宋朝就影响社会并达到辉煌的纲运……这些,构成了我们对中国物流古今的一些认知。

(摘编自王之泰《中国古代物流思想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集权统治极大地刺激了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的需求,供需逐渐走向不平衡,因此产生了最早的物流。

B.我国古代的盐十有八九是从沿海、西北或四川生产的,同时作为生活必需品,盐的运输逐渐常态化。

C.中国古代商品贸易发展日益壮大,可以看出古代物流和社会经济之间具有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D.中国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学语文、数学相关练习及复习资料;商业综合体商管管理资料;建筑工程相关技术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