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与归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

本章要点*刻板印象的概念*刻板印象形成*偏见形成的原因*如何消除偏见*性别角色的形成*归因理论*归因偏差

第一节刻板印象及其形成一、刻板印象的概念二、图式与刻板印象三、刻板印象的形成四、刻板印象的维持与作用

二、图式与刻板印象图式(schema):过去经验中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等的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架构,它可以是语言材料的图式,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图式,还可以是其它材料的图式。图式加工(schematicprocessing):人在接触外界事物时,在记忆中检索那些与输入信息最符合的图式与之对照,加以理解和解释。在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已经形成的图式对个人进行类推;而且人们可以利用图式来加快信息加工速度。

三、刻板印象的形成类别化(Categorization):基本的自动化的认知过程,将相似特点加以归纳、概括,形成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类别化的产物。类别化的影响:过于放大或强调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缩小同一群体内个体的差异;对内群体知觉的差异性大于对外群体的知觉。

四、刻板印象的维持与作用维持刻板印象的途径:选择性记忆倾向于看到期望看到的东西,更关注支持刻板印象的信息,忽略相反信息。对和刻板印象一致的信息记忆更好。自我实现预言西班牙人好斗对西班牙人防御、逃避侮辱、激怒西班牙人

四、刻板印象的维持与作用刻板印象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它的出现是人类认知进化的必然产物(王沛,2000)。刻板印象的作用:积极作用:通过刻板印象简化认知过程,迅速获得关于特定对象的概念、形成印象,便于适应环境。消极作用:经常是对信息的扭曲,过度简化或过度夸大群体特性,忽略各成员的异质性,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产生偏见和歧视。

被试A种族暴力开玩笑白人白人8.286.43黑人8.996.24黑人白人7.387.19黑人8.406.74白人,黑人被试都认为:白人的行为是开玩笑;而黑人的行为则是暴力行为。(刻板印象不仅影响他人对个体的印象,也影响个体的自我知觉。)

一、社会阶层及其心理差异分层(stratification):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结构时,发现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别和不平等现象,是人与人之间、集团之间,也同地质结构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由此,社会结构中存在的高低有序的层次就是社会阶层(常新、邓俊荣,2002)。

二、社会偏见偏见(prejudice):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建立的对人、对事的态度。偏见包含的认知成分比较少,情感的成分比较多,因而较大的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偏见的特点以有限的或者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偏见的认知成份就是刻板印象;有过度类化的倾向;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二、社会偏见偏见的成因动机因素:偏见可能源于知觉者的紧张、情绪、恐惧和潜在的需要。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社会化,人格认知因素

偏见的危害偏见会给社会生活的协调和和谐造成破坏性的后果,是人际间产生消极性情感。偏见是人对被偏见者做出不正确的评价,使被偏见者自我束缚,导致自我预言的实现。偏见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歧视和攻击的偏见行为。

三、减少偏见的方法对抗刻板印象平等接触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

第三节性别与性别角色一、性别刻板印象二、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和维持三、性别歧视

二、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和维持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性别刻板印象源于性别角色的分化。男女两性在体力和其他生理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出现不同的社会分工,也出现了男女两性的责任分化。最初的劳动分工,反复实践,成为一种社会规范传承。人类早期的社会分工、社会文化、生物学等因素,共同导致了人类社会的性别角色分化,铸成了人类对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

二、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和维持性别刻板印象的维持和延续,受到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等的强有力的影响:家庭双亲的性别刻板印象学校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教师的性别观念,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大众传播工具

第四节归因与归因理论一、归因与归因理论的概念二、行为的原因结构三、归因理论

一、归因与归因理论的概念归因(attribution):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判断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的作用对外部世界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原因解释,从而对事物有预见性,以便对环境有所控制,引导自己的行为。

三、归因理论朴素心理学家理论每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家,致力于寻找行为的原因解释。《人际关系心理学》(F.Heider,1958)海德将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个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能力、努力等;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本身的

文档评论(0)

hongb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