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安徽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史实反映出当时()

周桓王五年(前715年)

郑、鲁两国不经天子同意,互换祊、许两地,天子默许

周桓王八年(前712年)

周王室以王畿内十二邑作为交换,取田于郑

周简王六年(前580年)

晋大夫卻至与周王室争夺邰邑的田地,经过晋侯调解,邵至承认邵田为王室所有

A.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B.分封宗法制度彻底崩溃

C.土地国有原则遭到破坏 D.兼并土地现象日益严重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材料反映出春秋时期,土地交换现象时有发生,周王已经无力控制这些行为,王室丧失了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C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出井田制遭到破坏,无法反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排除A项;材料与分封宗法制无关,且分封宗法制在战国时期才彻底崩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并非土地兼并,排除D项。故选C项。

2.陈胜、吴广起义开中国古代农民起义之先河。关于起义的原因,教材的解释是“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此说法源自《史记》“失期,法皆斩。”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余支,大部分是秦代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对于“失期”,相关法律是“御中发征,乏弗行(没有成行),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批评);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遇到大雨,免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考古史料与文字史料相互矛盾,当以考古史料为准

B.通过不同类型史料,丰富了人们对相关史实的认知

C.对于不同的观点,应该提倡百家争鸣,自圆其说即可

D.上述两种说法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历史解释不同而已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末(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史记》记载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不能如期赶到成地将被处死”,而云梦秦简记载的是“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批评);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遇到大雨,免罚)”这说明通过不同类型史料,丰富了人们对相关史实的认知,B项正确;考古史料与文字史料相互印证,排除A项;对于不同的观点,应该提倡百家争鸣,但要坚持基本的原则,排除C项;上述两种说法有本质区别,排除D项。故选B项。

3.下表是部分唐诗摘录。这些诗句都()

诗句

出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二首》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白居易《观刈麦》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王建《雨过山村》

A.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B.关注劳动人民

C.反映社会和谐局面 D.体现经济繁荣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形象地写出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丰收的景象;“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出自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作品《观刈麦》,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出自王建《雨过山村》,描绘了一副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这些诗句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B项正确。《悯农》、《观刈麦》和《雨过山村》等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排除A项;李绅《悯农二首》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排除C项;这些诗句都只是表现了百姓辛苦勤奋劳动,未体现经济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

4.两宋时期,商人群体消费书画艺术品等高雅文化成为一种时尚,一些人购买字画“元非酷好,意作标韵,至假耳目于人”。这说明当时()

A.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 B.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C.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D.市民兴起推动文化进步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两宋时期,商人群体消费书画艺术品等高雅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富民阶层崛起,因他们没有政治特权,更急于通过跻身上层社会得到身份上的认同,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他们广泛加入书画消费的行列,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重学风气,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商人群体热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