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朗读策略研究
【摘要】朗读教学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强化学生语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提高阅读理解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如今朗读逐渐成为了阅读教学的辅助,学生的朗读水平本身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课前,教师没有针对朗读教学制定相应的朗读教学目标,相关的朗读教学步骤也是一笔带过。由于课时紧张,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学生极少有话语权,朗读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朗读基本由教师决定。此外,朗读评价的缺失也让学生们逐渐对朗读失去了兴趣。因此中高年级的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低。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为朗读教学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再根据目标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教学方法,并提高朗读教学评价的质量。课堂中,教师要落实朗读教学指导与评价。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朗读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欠扎实
教师没有针对朗读教学的具体设计,朗读教学目标缺失。
教师常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读完以后围绕问题划句子,接着再把句子单独“拎”出来读,没有整体性。学生难以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朗读教学缺少方法,教师控制度高
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多以直接告知朗读语气或是请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情感为抓手,鲜少给予学生朗读语音、语调、语气上有针对性的指导。
3.朗读形式固定,学生少有选择权
教师往往直接指出使用哪种形式朗读,致使学生朗读积极性不高。
4.缺乏有效的朗读教学指导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用“用上某种语气读”“大声地读”“注意读出人物的心情”等这类提示性的语言指导朗读。实际上,这样的朗读只是学生对语气的演绎,也会让学生误以为矫揉造作地读就是好的朗读。
5.评价语言单一,维度较少
朗读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师点评时一般以主观感受为主,多用“真棒”“声音再响一些”等作为评价语言,学生还是不能通过评价明确好的朗读是怎样的。
(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朗读水平不纳入考核
由于升学压力等客观因素,朗读教学受到忽视,语段的理解分析就成为了教师的重点教学内容。
2.朗读教学缺乏清晰的目标指导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使用默读和略读等朗读方法。”是小学语文全学习阶段的朗读指导要求。由于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情、不同文本的朗读要求模糊,致使教学设计中的朗读教学目标也不明确。
3.传统教学观念妨碍朗读过程性评价的落地
传统教学中一向是师授为主导的,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朗读教学更像是学生被“牵着走”的过程,教师说读什么、怎么读。
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朗读教学设计
1.明确朗读的教学目标
由于统编教材铺开时间不长,关于朗读教学需要达到的水平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可以依据班级学生学情制定合理的朗读教学目标。
2.充实教学设计内容
(1)教师先行
中高年级语文课文篇幅较长,或含较生僻的或是带有地方特质的词语,比如“泼剌声”“水笕”等。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做到熟读课文,将文章中难读准的词语、难断的句子等牢牢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引领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2)做好文本解析
薛法根老师在《重论阅读教学的四个要素》一文中提出“每篇课文都有两方面价值:朗读价值和文本价值。”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研读文章的每一处,包括标点符号,梳理背后的思想情感。只有教师把握住了文本的情感,在指导学生时才能够事半功倍。比如四下《天窗》一课中“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的想象锐利起来。”‘锐利是“锋利”的意思,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会用来形容“孩子们的想象”呢?因“天窗”是小的,窗外的闪电一瞥、雷声一鸣,孩子们的想象是无限的,这里的‘锐利并不是“锋利”,而是“敏感”。教师熟悉了陌生语料,朗读教学时也就有的放矢。
(二)采用不同的朗读教学方法
1.揭秘式朗读教学
中高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像游戏式的揭秘朗读,很受学生的喜爱。例如在教授四上《是蟋蟀的住宅》一课时,可以出示蟋蟀住宅外部的三种样子。学生需要通过反复朗读,抓准关键内容读,才能达意。
2.创设情境教学法
当文中的时代背景脱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时,学生很难准确把握情感基调,读出“味道”来。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有带入感,便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教学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学生无法共情。这时,我补充了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当时中华民族处于什么样的深重危机中。
3.朗读学案教学法
教案并不能使學生直接了解课堂所需掌握的重点内容,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学案的出现就是化被动为主动,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学习。
(三)教学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1.分角色朗读
当文中存在对话时,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朗读形式。但要注意教师须先引导学生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