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吕景春当代经济问题研究课件.pdf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吕景春当代经济问题研究课件.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为什么能获得成功第二讲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为什么能获得成功

197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逐步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渐

进式改革道路。中国的经济获得了持续高速的增长,市场化进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特别是前苏联各

国的经济却陷入持续的停滞和衰退之中,激进式改革至今没有获得明显的收益,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事实无疑是对正统的

经济学的一个严重挑战,国内外经济学家们不得不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的改革在短时期内取得如此

巨大的成就呢?中国的改革道路仿佛是一个谜,使人感到困惑,又使人感到新奇。

一、渐进式改革的初始条件

对于中国改革道路获得成功的原因,国内外的学者们已经做了不少比较深入的分析,许多人倾向于认为,中国渐进式改革

的成功,得益于一系列有利的初始条件。以“休克疗法”的设计者而著名的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是这种观点的典

型代表,他认为,中国经济改革之所以比较成功,是因为中国是作为一个农业社会开始这一进程的。农民只会在改革中得到

好处,而且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他们大量进入城市非国有企业中,加速了改革。而前苏联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工人与城市工人

的实际生活水平相差无几,工业化的程度很高,国营部门中就业人数占绝对优势,他们很想保住自己的特权,而不愿向非

国有部门发展,因而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只能走激进式改革道路。还有的学者把中国改革的成功归

结于传统体制的M型结构,他们认为,东欧和前苏联的组织结构是一种以职能专业化“条条”原则为基础的单一形式(即

“U”型经济);而中国的层次结构是一种以区域原则为基础,多层次、多地区的“块块”结构(即“M”型经济)。在M型

组织中,基层政府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而且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水平的、市场取向的,这种结构削弱了行政控制,强化了

市场活动,刺激了市场取向的非国有企业的发展¹。世界银行在对中国经济的考察报告《90年代的改革和计划的作用》一

书中,也强调了改革获得成功的初始条件。报告把中国改革所具有的有利的初始条件,归结为改革前物质投资的滞后收益,

比如:农业在人民公社时期已具备了适当的物质,销售和人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但它缺乏激励因素,因而一旦个人激励

措施得以引入,国家的作用得以改革,产出的迅速提高就不

足为奇了º。应当承认,中国改革的成功与有利的初始条件的确有很大的关系。有利的初始条件能够在付出的成本较低的情

况下,取得明显的效果,获得较大的收益。而导致改革成本较低,收益较高的有利条件除了前述的半工业化、M型结构和传

统体制下投资的滞后收益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因素,例如:

—与苏东各国相比,中国从来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计划经济体系,在计划经济形式

下,掩盖着大量自发、分散和无组织的活动,各地区各部门的差异很大,因而,一旦放松控制,市场因素就会比较容易地自

发地成长起来。

—与苏东各国相比,中国改革还有一个特殊的有利条件,即中国的改革开放得到了众多

海外华侨和华人经济圈的支持,他们不仅是对外开放的中介,而且还是资金的供给者。数额巨大的侨资源源不断地从海外流

入中国,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的改革是在经济政治危机不十分严重的条件下展开的,无需采取重大的稳定措施或休克疗法和激进式的改革路

线。而苏东各国的激进式改革则是在经济持续停滞,通货膨胀

日益加剧、政治危机严重的条件下进行改革的,不得不采取休克疗法。

总之,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一系列有利的初始条件。考虑到制度变迁中存在着路径依赖的现象,»从而使

文档评论(0)

kxg40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