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五单元区域与区域发展第64课时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师版).docVIP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五单元区域与区域发展第64课时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师版).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4课时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目标导航

知识导图

1.通过材料、区域图,认识生态脆弱区区域位置、地理要素特征。

2.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分析土地退化的原因、综合治理的措施。

3.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4)我国生态脆弱区eq\b\lc\{(\a\vs4\al\co1(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土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措施

具体表现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①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构筑防护体系

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①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

②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①控制牲畜数量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

②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知识链接我国生态脆弱区的主要类型

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沿海水陆交界带生态脆弱区。

思维拓展

1.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1)风蚀荒漠化: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

(2)水蚀荒漠化: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如我国东南丘陵红色荒漠化、喀斯特地貌区石质荒漠化。

(3)盐渍(碱)化:分布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不合理灌溉地区,如黄淮海平原。

(4)冻融荒漠化:分布于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

2.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其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重点一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破坏行为

破坏原因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生活燃料短缺;乱挖药材、发菜等

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

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放牧牲畜数量过多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在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

使沙质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地区蒸发旺盛

土壤次生盐渍化

2.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典例1](2020·全国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8分)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答案(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65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