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同步训练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5单元 《乡土中国》.ppt

高中语文同步训练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5单元 《乡土中国》.ppt

  1.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

阅读·脉络阅读·检测群文阅读

阅读·脉络

作者名片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今苏州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他对一生的学术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乡土中国》《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

文学价值《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费孝通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是学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说:“《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整体把握《乡土中国》包括14篇文章:《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

1.《乡土本色》该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来说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着孤立和隔膜。其三,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

使乡土社会的生活富于“地方性”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以,乡土社会是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

2.《文字下乡》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文字对于乡下人来说没有那么重要,他们不识字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必求助于文字;而且文字传达的情意是不完全的,有其限制性。所以乡人不识字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

3.《再论文字下乡》文字产生于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空间阻隔很好理解;所谓时间上的阻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在乡土社会中,当一个人遇到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方法,因为大家在同一环境里,

走同一道路,哪里用得着文字?时间没有阻隔,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无缺。只有在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

4.《差序格局》外国的团体界限非常明显,而中国的团体界限模糊。“家庭”一词的成员都是不确定的。外国的格局像一捆捆的柴,我们的格局像把石头丢到水里激起的波纹。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地缘关系也是如此。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所谓“人伦”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

5.《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6.《家族》在中国,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在西洋家庭中,夫妇是主轴,而在中国,家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在乡土社会中,同性别同年龄的人待在一起,这是在这种社会圜局中养成的性格。

7.《男女有别》乡土社会中阻碍着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却是个人生理上的差别。这差别倒并不是起于有着悬殊的遗传特质,这在世代互婚的小社区里并不会太显著的。永远划分着人们生理差别的是男女两性。正因为还没有人能亲身体会过两性的差别,我们对于这差别的认识,总是间接的;所能说的差别多少只限于表面的。在实际生活中,谁都会感觉到异性的隔膜,但是差别的内容却永远是个猜想,无法领会。

8.《礼治秩序》“人治”与“法治”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