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第1页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一)
①鹤有许多种,最著名、最常见的一种是白鹤。除了羽毛洁白这个特征以
外,头顶有一块朱红色的皮肤,因此又叫做丹顶鹤。丹顶和洁白的羽毛互相映衬,
显得格外鲜艳。白居易《池鹤》诗“低头乍恐丹砂落”,刘得仁《忆鹤》诗“白丝
翎羽丹砂顶”,都指的是这一点。但羽色方面,说鹤洁白,并不确切。因为它的
颊、喉、后颈到背部都是灰黑色的。翼羽也有一部分黑色,当它敛翼的时候,这部
分覆在背上,遮上短短的白色尾羽,就好像有一个黑尾。
②鹤的长嘴、长颈和长胫,都是生活环境和取食习性所造成的。《淮南八
公相鹤经》说鹤“食于水,故其喙长……栖于陆,故足高而尾雕”,《庄子》说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都能说明它的适应意义。当然,
这里也讲得不够准确,鹤一般栖息在沼泽地带,胫长与涉水有关,而不是栖息于干
燥的陆地所造成的。
③鹤休息时,常常直立身体,伸起长颈,向四方瞭望,故有“鹤望”、
“鹤立鸡群”等词语。鹤能数十年,是一种比较长寿的鸟类,所以又有“鹤
寿”这一词语。在绘画上,它与松、竹、灵芝配在一起,称为“松鹤延年”。
④关于鹤的鸣声,《诗经》就有“鹤鸣九皋,声闻于野”之句。朱熹注
说:“闻八九里。”是说它鸣声响亮,很远就可听到。这有生理根据,因为它的项
颈长,所以气管也长。气管又在胸膛里蟠曲几转,增加了长度,像喇叭的管子一
样,加强共鸣作用,因此,鸣叫起来,声音就显得格外嘹亮。
⑤鹤的饲养历史,已很久远,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花镜》上说
“畜鹤之地,须近竹池沼,方能存久”,这是为了适应它野生时栖息沼泽间的习
性。绘画中也常以修竹为背景,既与鹤的修长姿态相调和,也反映了鹤的生活环
境。
⑥古人养鹤还注意训练它振翼徘徊,回旋舞蹈,叫做鹤舞。《山家清事》
叙述训练的方法:“欲教以舞,俟其馁而置食于阔远处,拊掌诱之,则奋翼而唳,
若舞状。久之,则闻拊掌而必起,此食化也。”这正是应用了条件反射的原理。在
科学上说来,是一则有价值的记载。
⑦鹤夏季在西伯利亚、蒙古和我国北方的沼泽地上筑巢育雏。巢形很大,
用杂草造成。每次产卵二三个,褐色,有不显著的红色或灰色斑点。《花镜》说:
“生卵多在四月,雌若伏卵,雄则往来为卫,见雌起必啄之。见人数窥其卵,即啄
破而弃之。”鹤在冬季,南飞到长江流域一带过冬。《风土记》说:“鹤性警,至
八月,白露降,流于草叶,滴滴有声,即高鸣相警,徙所宿处,虑有变害
也。”“徙所宿处”是说它开始迁移。候鸟每年随季节而南北飞行,原因很复杂,
把它归结为是由于闻到露滴声而引起的,那就太简单化了。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第1页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第2页
⑧随着人类的活动区域扩大,原始森林、草原、沼泽受到砍伐、垦殖或破
坏,会影响到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像鹤一类大型鸟类,因为它们生卵少,繁殖率
比较低;身体大,食量也大;又因为身体大,目标显著,容易受敌害攻击,也容易给
人捕获。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让它们以及其他的珍禽异兽能够很好的繁殖,
如设置自然保护区,规定狩猎期等,是一件重要的工作。
(节选自《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科学小品选读》)
【注】本文写于1962年6月,作者贾祖璋(1901—1988)为我国著名科普
作家,中国科学小品文的开拓者之一。
5.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段紧扣文题介绍了丹顶鹤的外形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指出古代诗歌
中相关说法的不确切之处。
B.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