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VIP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程标准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列宁主义的形成过程,认识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深远意义。(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梳理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其世界历史意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3.结合列宁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分析理解制定不同经济政策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知识导航

一、十月革命前的社会形势/革命背景/原因:

客观:经济:19c末20c初,废除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发展;

但仍是小农占主导地位的落后农业国

政治:改革不彻底加之沙皇专制统治的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国际:一战激化矛盾,并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加速了革命到来

主观:阶级:无产阶级壮大

组织:布尔什维克党成熟,开始组织工人运动

思想: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诞生

群众:工农联盟

直接: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加之一战的破坏,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二、列宁主义的确立:1903年社会民主工党二大

列宁主义的影响

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三.革命过程: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破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二月革命时间:1917.3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推翻罗曼诺夫王朝/沙皇的统治;

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四月提纲时间:1917.5

背景:掌握政治主导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内容: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8日

事件: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内容:1918年春全国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

四、十月革命的影响:

对俄国:结束了剥削阶级对俄国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和俄国强国之路的进程。

对世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为他们的民族独立提供样板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改变了价值观念,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的局面,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对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五、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在内战中列宁用军事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内容:重点:农业:余粮收集制。

影响:积极:粉碎武装进攻,巩固了政权;缓解了城市饥荒

消极:国家垄断全部经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引发严重战后政治和经济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1927

背景: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导致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失败

实质:在无产阶级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评价: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意义:社会主义阵营壮大,在国际社会地位和话语权提高,作用日益重要。

3斯大林模式:1927——(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模式固定下来,此后的改革都无实质性调整,日益僵化

确立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

内容: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资料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运动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评价:积极:较短时间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与此时西方经济大危机形成鲜明对比;

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消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