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风的形成 (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青岛版).docx

2.10风的形成 (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青岛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风的形成》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与热》单元的第5课时,总第10课。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风”为线索,通过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风的形成原因,从而将实验中风的成因与自然界风的形成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风的形成是由于自然界空气的冷热温度不同造成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让学生解答关于风的谜语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大饮料瓶、蜡烛、蚊香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关风的现象并想办法制造风,通过模拟实验让生切实感受到风的形成与冷热空气之间的关系。再由此及彼,理解自然界风的成因,并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生活中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经历模拟实验和讨论活动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探究海边的特殊现象——海陆风的形成原因。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空气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知道空气的基本性质,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并且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对于风学生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冷热空气造成的空气流动没有系统性的认识,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热空气可以上升”这一空气的重要性质,也给本课探究风的成因打下了基础。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从而对自然界风的成因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自然界的风是由于冷热温度造成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在小组讨论的前提下根据猜想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风的成因。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风的形成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自然界风的形成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风对于人类生活及自然环境的两面性。

【重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风的成因,知道自然界风的成因,理解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两面性。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大饮料瓶、蜡烛、蚊香、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刮风时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从图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风。

师:为什么?

生:树枝和小草摆动,衣服飘了起来,说明有风。

师: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你对风都了解多少呢?关于风,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风的形成。

板书课题:10风的形成

探究新知

活动一:哪里有风。

师:刚才我们说,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你知道生活中哪里有风吗?

生:夏天风扇吹出来的是风。

生:我们吹气吹出来的也是风。

生:让柳条飘动起来的是风。

生:五星红旗也是因为有风才飘扬的。

课件出示风。

师:你能自己制造风吗?

生自己用各种方法制造风。

师生共同总结风的特点: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活动二: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师: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那么是什么让空气流动起来的?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模拟风形成的实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1.将一个大饮料瓶的瓶肩以下部分去掉,保留上面喇叭口部分;将另一个大饮料瓶的瓶底去掉,并在瓶身与蜡烛等高的部位打一个大小与瓶口相近的孔。?

2.将第一个瓶子的喇叭口部分插人第二个瓶子瓶身的孔中并进行固定、密封,组装成简易的风的形成演示装置。?

3.将组装好的装置罩在未点燃的蜡烛上,用点燃的蚊香靠近喇叭口的开口处,观察现象并记录。?

4.点燃蜡烛,再用装置罩住蜡烛,用点燃的蚊香靠近喇叭口的开口处,观察现象并记录。?

5.分析两次实验观察的现象,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师:做这个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

生:使用蜡烛时也要注意安全。

强调注意事项:

1.切割时尽量保持切口平整。?

2.切割后的断面比较锋利,要防止手被割破。?

3.使用蜡烛时要注意安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小组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生:未点燃蜡烛时,蚊香产生的烟雾慢慢向上升;点燃蜡烛后,烟雾会进入喇叭口,并迅速从上面的瓶口飘出瓶外。?

生:从这个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实验结论呢?

生:喇叭口处的空气因瓶内外温度的差别而发生流动,从而产生了风。?

师生共同总结: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

活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3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