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页
从统考历史存废看高考未来变革
刘海峰教授简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等教育招生与考试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资深高考研究者。
科举为何比察举有生命力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年高考制度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抨击,有人甚至主张废除。而你一直以来是极力捍卫高考的?
刘海峰(以下简称“刘”):应该说我是理性维护。主张废除高考不是什么新观点,2019年我就与废止高考派学者有过正面交锋,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已有人大代表提建议说要取消高考。我认为高考至今仍是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公平选才制度。高考是有许多问题,需要逐步改革,但不应轻言废止。
记:自古以来,便有关于考试选才利弊的探讨?
刘:古往今来,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外两类:一为推荐,二为考试,或者是两者的结合。中国是个考试大国,也是考试制度的创始国,我们的先民最早采用考试来选拔人才。先秦时提出一种精英治国理论,叫做“尚贤”,在儒家则称之为“学而优则仕”,即不管家世出身,学问优秀的人才来从政,这是后来科举制度产生的思想根源。到了汉代,有了制举,这是一种广义的科举。一般的选官是察举,时间长了,容易弄虚作假,以至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民谣。科举制度隋代出现,公元605年建立进士科,从伯乐相马式的选拔人才变为赛马式,有一个特征就是可以自由报考,不必经他人推荐,当时称为“怀牒自列于州县”,这是将从政权向平民开放。
记:单凭一次考试决定一个人才学的高低,在实行科举制的早期不是问题吗?
刘:《新唐书》有记载说,“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就是今天说的以一场考试来决定录取与否。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对进士科考试加以改革,改为考试与推荐、自荐相结合,并参考举子平时创作的文章。刚实行时效果很好,但是一段时间后问题随之而来,一是走后门现象,依靠权势求取科第的办法大行其道,“公荐”变为私荐;二是考生呈送的平时的诗文作品有许多是假手他人而无法判明的。
保送制可能与举孝廉殊途同归
记:你是说,结合平时表现,进行推荐的招生录取制度行不通吗?
刘:林语堂说人情和面子是中国社会的两个女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我们的文化注重人事关系的协调,讲究人情、关系和面子。有时,人情大于法,大于天。为了有效制衡人情与关系的困扰,客观公平地选拔人才,中国人发明了考试,用考试的办法来排除人际关系的干扰,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魏晋时期的葛洪说,考试有一个功能,是可以排除“人事因缘”和“嘱托之冀”。考试选才让所有应试者接受同样的挑战,个人才学和能力放在首位,能破除血统论,解脱人情困境,因而历来被视为“量才尺”。在一定程度上,考试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制衡器。
记:所以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受人情因素的制约,推荐制度难以真正贯彻?
刘:从理论上说,结合考生中学的表现与平时成绩的推荐保送制度最能选拔品学兼优的人才,但是实践一再证明,在我们的环境下,推荐制受人为因素干扰太大,无法客观反映出被推荐者的水平和表现。古代的察举推荐逐渐演变成结党营私的手段,“文革”中的推荐为走后门大开方便之门。现在高校招生的推荐保送生在部分地区从“送良不送优”沦为“送官不送民”,以至后来规定保送生必须参加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综合考试,以甄别保送的真假优劣。在诚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推荐制度难以做到择优录取,却可能异化为“择权录取”或“择钱录取”。
科举六废六存缘于无方可替
记:但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却是走向消亡了的。它的一个致命问题,是命题上的。
刘:科举的命题困境,和高考命题改革,如出一辙。比如说八股文,在明代已经出现,当时规定在《四书》、《五经》中出题,大约200年时间绝大多数人都说八股文好,而且通过考八股文也确实公平客观地选拔出许多优秀人才。但到后来,问题产生了:《四书》、《五经》被钻研透了,一些题目会出现重复。《四书》、《五经》加在一起有43万字,到后来几乎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能背下来。为了拉开区分度,必须从边角的文字里出题,也就是出偏题怪题。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与八股文考试类似,刚开始用明白正大的内容来命题便足够了,后来全体考生的水平上升,水涨船高之后,必须拉开区分度,于是各种琐碎的题目都出现了,难度也加大了,学生负担也就很难减轻下来。
记:统一考试的内容总是这样走向死胡同吗,为什么还能一直延用到今天?
刘:实际上,关于一次性竞争考试决定去留的办法,在中国考试史上有过反复比较和争论。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六存六废。除了元代比较特殊,几乎都是在应试弊端严重、人们对考试能否选拔真才发生疑问后出现的。
唐后期、北宋时期,已经发生过科举存废之争,甚至主张废科举以革除应试弊端,包括直接采用从学校取士以代替科举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案例&第4单元(课课练5课时)含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北京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解析.pdf VIP
-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doc
-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docx VIP
- 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用电解质溶液及黑色涂层的制备方法.pdf VIP
- 招贴海报设计教案.doc VIP
-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2.4《气味告诉我们》课件.pptx
- 江苏-J10687-2006(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完整版.doc
- 前台绩效考核表(绩效考核+前台接待).pdf VIP
- NY-T 1935-2010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