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许嘉璐:《〈论语〉“学而时习之”章解读》(一)(二)(三),《文史知识》2009年第7、8、9
期
今大我要用两二个小时讲解《论语》“学而时习之”章的二句话,主要有如下目的:第
一,从训诂学与哲学、经学、史学相结合的角度解读这一章。第二,是想借此说明读书之不
易。
读书是分层次的。把“学而时习之”一句翻译成“学了然后再不断地复习,不也很高兴
吗”,这是最浅层的意思。对于青少年而言,足够了。何况现在很多孩子是学而时习之,亦
“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常常用来对外国人,用的也是表面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立足于今大很多人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就不容易理解了:
朋友不了解我,我反而是君子,那不就跟朋友“吹”了吗?当然,这也只是表层的理解。我
今大给大家讲的,是深层的意思。
《论语》是最忠实地记录孔子思想的典籍。两千多年来,《论语》有这么强的生命力,
不是因为它表面的意思,而是因为它深刻的内涵。虽然《论语》的大部分篇幅很容易读,但
是真正能读深,并不容易。如果大家听了这堂课,认识到有深入开掘的需要,那么我想让大
家领会“读书不易”的目的就达到了。当然,在讲解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读书的方法问题。
关于这个题目,我一共会讲八个部分:
一、概述本章所蕴含的价值。
二、宋代以前对这一章是怎么注释的。
二、宋人的注释和解说的情况。
四、清代人的研究。
五、当代人的研究。
六、从训诂学的角度,逐个分析这一章的关键词。
七、总说。
八、余论。
先说第一个部分。
我认为这一章所蕴含的价值是:它体现了孔子的学习方法、内容和目的,反映了孔子的
人生观、伦理观、价值观的核心,浓缩了《论语》的主要思想。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孔门弟子
在编纂《论语》时把“学而时习之”这一章列为全书开篇第一章的原因。它等于是开宗明义
地告诉我们,学习孔老夫子的思想,应该从这里学起,因为这里是学习做人的开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反映了孔子对知(知识)和智(智慧)的追求;“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实际体现的是一种学的方法;“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则是孔子在讲“学”
的目的。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所谓“古之学者为己”,说的是“大公”,而不是“小私”。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修身”不是目的,而是基础和途径。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涵养(道德与学识),
只有人人都这样学习,社会整体道德素质提高了,这个社会才能是一个和谐的、永远进步的
社会。同时,学者应以自己为表率,让家庭的成员都如此,那么家就“齐”了;家家如此,
社会的每个细胞都如此,国家的机体就是健康的;每个国家都如此,天下就“平和”了。
而“今之学者为人”,则是为了让人知道。比如考我的博士生,有人最初可能是希望让
我知道他们;让我知道他们,是为了顺利通过答辩;顺利通过答辩,是为了拿到学位;拿到
学位,是为了找工作,为了让工作单位了解他们。这似乎是在“为别人”,其实是“小私”,
最后还是为了自己的位置和需求。
孔夫子并不反对为自己考虑,但是要分清先后,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
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现在看第二个部分:宋代以前的注释(文中所引用的王肃、包咸、何晏、邢昺四人的注
释,均见于《十二经注疏·论语注疏》)。
王(王肃〔195-256],三国曹魏政治家、学者)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
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怿。
包(包咸,东汉初年学者)曰:同门曰朋。
〔何晏注〕曰:愠,怒也。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
王肃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只注了“时”字,这是因为从孔子的时代到王
肃的时代,汉语的变化并不是很大,王肃读《论语》这些古书,在语感上就好比是让今大的
北京人去听陕西话或东北话,不难懂。所以他不是因为别人看不懂《论语》而去注释,而是
在人们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或者是有深刻意义的地方做注释。他意思是说,“时”字要注意。
为什么说“学而时习之”,而不说“学而习之”,是因为“时”字很重要。王肃把“时”解释
成“以时”,把“习”解释成诵习,这在训诂上叫“增字解经”。把“习”限于诵习(诵是要
念出声音的),这种解释过于狭隘,我在后面会详细说明。“以时”,就是按一定的时间,至
于是按春夏秋冬,还是按一天的早中晚,王肃没有说。他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