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现代文阅读Ⅱ 复习任务群4 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 特殊任务1 写文学短评.ppt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现代文阅读Ⅱ 复习任务群4 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 特殊任务1 写文学短评.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目标:1.写文学短评思路——关注评论的条理性。2.写文学短评要点——关注评论的丰富性。;;4.构思角度。包括以下内容:①写作思路如何,如由此及彼、由实到虚等;②线索是什么,有何效果;③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④行文布局,如欲扬先抑、曲折有致、伏笔铺垫等。

5.语言角度。主要看其语言风格、特点,如生动、清丽、质朴、华丽、幽默等。

6.作者的创作思想。如金克木《国文教员》、废名《放猖》的创作思想。

命题人给出的评论话题,无外乎上面的六个角度,只是有时候需要我们对给定的话题作适当的转换,然后从上面每个角度的基础上,细分出更多小角度,成为短评的要点或思路。;教材题点链接

1.[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边城》(节选)]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理想·现实·悲剧;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矛盾。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示例甲组:①《边城》是沈从文人生理想的体现,是理想化了社会情景;②《边城》隐含着沉重的社会现实,无论是翠翠、傩送、天宝,还是顺顺,老船夫,都有着生活的隐忧和现实的无奈;③《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人生的悲剧、理想不得实现的悲剧、美消逝的悲剧,深蕴其中。

乙组:《边城》中的“矛盾”有很多。①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②人物内心的矛盾。③情感与情感之间的矛盾(爱情与亲情、职责的矛盾等)。④边城中人性的善与恶的矛盾。⑤作家对人性美的讴歌与作品中人性美的失败的矛盾。⑥作家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在学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后,读书小组在座谈会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作品的格调“温暖”,一方认为“悲凉”。请你任选一组加入讨论,写出评论要点。;;参考答案甲组:①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②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③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

乙组: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②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③那么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思维路径;二、写文学短评要点

例2(2021·八省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一

国文教员

金克木①

我上小学时白话文刚代替文言文,国语教科书很浅,没有什么难懂的。五六年级的教师每星期另发油印的课文,实际上代替了教科书。他的教法很简单,不逐字逐句讲解,认为学生能自己懂的都不讲,只提问,试试懂不懂。先听学生朗读课文,他纠正或提问。轮流读,他插在中间讲解难点。课文读完了,第二天就要背诵。一个个站起来背,他站在旁边听。背不下去就站着,另一人从头再背。教科书可以不背,油印课文非背不可。文长,还没轮流完就下课了。文短,背得好,背完了,一堂课还有时间,他就发挥几句,或短或长,仿佛随意谈话。一听摇铃,不论讲完话没有,立即下课。;他选的文章极其杂乱,古今文白全有,有些过了六十多年我还记得。不是自夸记忆力好,是因为这些文后来都进入了中学大学的读本。那时教小学的教员能独自看上这些诗文,选出来并能加上自己的见解讲课,不是容易的事。现在零星写几段作为闲谈。

记得五年级上的第一篇油印课文是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文很短,又是白话,大家背完了还有点时间。老师就问:“第一句是‘两千多年前有个人名叫孟轲。’为什么不叫‘孟子’?你们听到过把孔夫子叫作‘孔丘’吗?”那时孔孟是大圣大贤,是谁也不敢叫出名字的。我在家念的《论语》里的“丘”字都少一笔而且只能念成“某”字。对孟子轻一点,“轲”字不避讳了,但也不能直呼其名。老师的问题谁也答不出。于是他讲,这第一句用一个“轲”字就是有意的,表示圣贤也是平常人,大家平等。这就引出了文中的议论。;还有一篇也是白话,是《老残游记》的大明湖一段。这篇较长,背书时堂上有许多人站着。他们会高声唱古书,不会背长篇白话。好在选的还是文言多白话少。有一篇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从他讲课中我第一次听到桐城派、阳湖派、“不立宗派”的名目。课文背完了,老师说了一句:“希望你们长大了不要做病梅。”刚说完,铃声响了,他立即宣布下课。

他也教诗词。教了一首七言古体诗,很长,题为《看山读画楼坐雨得诗》,写雨中山景变化。诗中提到不少山水画名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名字,我就是从这篇诗中知道的。当然那时我们谁也无福见到古画。教词,他选了两首李后主的,两首苏东坡的。背完了,他又提出问题,说,“罗衾不耐五更寒”“高处不胜寒”,两个“寒”有什么不同?一个怨被薄,是皇帝。一个说太高,是做官的。为什么一样寒冷有两种说法?他还没发挥完,下课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