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1课“百字争鸣”和儒字思想的演变.docVIP

第一单元第1课“百字争鸣”和儒字思想的演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字争鸣”和儒字思想的演变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私田的大量开垦 D.诸侯重视教育

解析: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宽容的时代,意指社会环境相对宽松的一面,联系这一时期的史实可知,体现这一时代“宽容”的应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

答案:A

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提倡仁爱思想的主要派别是儒家和墨家,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儒家的仁爱思想是推己及人,即有等级差别的爱,而墨家的仁爱则是无等级差别的爱。题目提供的材料所要追求的爱,明显是一种无等级差别的爱。

答案:B

3.蔡元培赞扬孟子时说:“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苛政猛于虎”

解析: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本题是对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的考查。A、D两项为孔子的主张和观点,可排除;B项是荀子的主张,不合题意;C项“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孟子提出的。

答案:C

4.“在孔子看来,人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彼此的关系如何。”为此他提出了()

A.“尚贤尚同” B.“以德治国”

C.“君轻民贵” D.“仁者爱人”

解析:“尚贤尚同”是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故A项错误;“以德治国”最早的提出者是春秋时期的子产,孔子后来也重申了该思想,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君轻民贵”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政治,而不知有文化。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老子

解析:根据材料“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可知该人物注重加强君主集权,但忽略了民众,A、B、D都注重民众的利益,故不符合题意;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与题意相符。

答案:C

6.春秋战国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

材料二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材料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荀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代到春秋时期人们对天人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关于人际关系的两个核心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子、荀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他们的思想又有何一致性?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上述思想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贡献。

答案:(1)变化:由商代尊崇鬼神到春秋时期专注人事。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经济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宗法分封制破坏,争霸局面出现,人们更多关注社会现实。

(2)核心概念:仁和礼。

关系:仁是内在精神,礼是外在表现;仁是追求的目标,礼是实现目标的途径。

(3)不同看法: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荀子主张性恶论。一致性: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4)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本学说;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基础巩固

1.根据学者许倬云的统计,春秋时期政要人物516人中出身寒微者135人,占总数的26%;到了战国时代,在713位政要人物中,出身寒微者243人,占总数的34%。对此现象出现原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A.分封制度彻底瓦解 B.井田制崩溃贵族消失

C.宗法制度开始下移 D.私学教育的迅速发展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要人物中出身寒微者越来越多,兴办私学,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从而“士”阶层崛起,成为各国政要人物,故D项正确。

答案:D

2.下图孔子的言论反映了他的()

A.哲学思想B.民本思想

C.教育思想D.经济思想

解析:由图中的“有教无类”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教育思想。

答案:C

3.“一个智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9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