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发展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中文名称发展社会学

课程英文名称DevelopmentSociology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公选课□院级限选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拓展)课□方向特色课(双百班课程)

总学时48讲授学时48实验学时0

总学分3开课学院(部)政治与行政学院开课系(室)社会学系

授课对象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

执笔人审核人审批人

修订时间

二、课程简介

发展社会学以社会发展和现代化为主要内容,介绍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发展与现代化研

究的主要内容,在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系统考察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社会发展和现

代化过程的主要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社会应采取的现代化模式进行深入分

析。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发展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全面把握工业化、城市

化、民主化、世俗化、理性化等社会现代化的基本主题,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和现代化的视角分析我国

社会转型期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并能客观分析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合理模式。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发展社会学界说

【教学目标】

(1)了解发展、现代化、现代性、迟发展效应以及发展社会学的基本含义。

(2)理解发展与现代化的关系;理解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

(3)掌握经济发展观、社会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掌握社会发展的两种基

本模式:早发内生型好迟发外生型。

【学时分配】8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7学时,讨论1学时。

【授课内容】

一、发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1、发展

2、现代化

3、现代性

4、发展社会学

329

二、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1、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发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3、发展社会学的主要特征

三、发展观的演变

1、经济发展观

2、社会发展观

3、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4、可持续发展观

四、社会发展的两种类型(模式)

1、两种“理想类型”划分的依据

2、两种社会发展类型(早发内生型和迟发外生型)的特点对比

3、迟(后)发展效应

4、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特殊难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四种发展观及其演变;社会发展的两种模式。

(2)难点:社会发展两种模式的特点对比;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特殊难题。

【授课方法与手段】(可根据需要填写)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兼讨论方式组织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影视、图片、案例结合。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

1、课外阅读资料

要求课外略读1本专著或教材,以下文献可供参考。

(1)张琢、马福云:《发展社会学》(增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吴忠民,刘祖云:《发展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安德鲁·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作业与思考题

布置3道作业题,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可持续发展如何可能?

(2)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之间的距离是在不断扩大,还是在逐渐缩小?

(3)后发国家应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以及现代化和本土化的关系?

(4)后发展国家如何正确对待后发展效应?

第二讲发展社会学的发展理论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社会发展理论的理论来源和现实背景。

(2)理解三种社会发展理论的缺陷。

(3)掌握三种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