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环境因素所致急症_0.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

第十一篇环境因素所致急症

第十一篇环境因素所致急症第一章中暑中暑(heatillness)常发生在高温和温度较大的环境中,是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中暑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包括痉挛(heatcramp)、热衰竭(heatexhaustion)和热(日)射病(heatstroke或sunstroke)三种类型,上述三种情况可顺序发展或交叉重叠。

【病因】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在高温(一般指室温gt;32℃)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由于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且无充分降暑降温措施时,易发生中暑。

有时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gt;60%)和(或)通风不良,亦可发生中暑。

中暑的常见促发困素有:

①环境温度过高:

外界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皮肤温度;②产热增加:

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如苯丙胺);③散热障碍:

如湿度较大、通风不良、过度肥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④汗腺功能障碍:

见于硬皮病、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等;⑤其他:

老年、体弱、疲劳、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精神紧张等也易发生中暑。

【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机体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凋节下,机体的产热与散热维持相对平衡。

机体的产热主要来自体内的氧化代谢过程,而散热主要依靠辐射、蒸发、对流和传导,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机体皮肤温度时,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散热方式不再起作用,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成为机体的散热途径。

此时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小动脉舒张,皮肤血流量明显增加,不仅使较多的体热从机体深部被带到机体表层增加了皮温,增强了散热作用,而且也为汗腺提供了必要水分,通过发汗的形式散热。

若在发汗时呼吸也增快增强,则更有利于热量及水分的散发。

然而当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时,热量过度蓄积导致机体热平衡、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时即发生中暑。

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依赖出汗。

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的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为6L,但在高温环境中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

由于汗中含有钠盐,因此大量出汗使水和钠盐过多丢失,引起肌肉痉挛及疼痛,这就是热痉挛的发生机制。

热衰竭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而发生虚脱。

热衰竭亦可伴有过多的出汗、失水和失盐。

热射病主要是由于人...

文档评论(0)

135****3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