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建模”与灵活“用模”.doc

地理教学中的“建模”与灵活“用模”.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页

地理教学中的“建模”与灵活“用模”

以区位分析中的“政策”因素为例

一、“建模”重要,灵活“用模”更重要

区位是高考永恒的主题,区位因素分析是高中地理模块2教学及高三复习阶段的重中之重。大部分的教师在高中地理模块2教学和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都是先对工业、农业、交通、城市、港口等区位因素逐个进行详细分析,并加以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结构;然后再把区位作为一个专题系统复习,找出上述几种区位因素的异同点,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建立答题模式,完成“建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记忆和掌握。但有的地理教师却机械的把这些共同的区位因素归纳成排比句的模式,如“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策支持、科技发达”等,让学生死记硬背,答题时简单套用。若应考时学生只会这样简单、机械的套用答题模式,而没有根据试题的具体情景作答,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分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结合试题的图文材料,进行具体分析,灵活应用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答题的针对性,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和理想的考试成绩。

下面笔者以区位分析中的“政策”因素作为案例,对答题模式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在平常的教学和复习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有针对性的答题训练。

二、灵活“用模”典型案例分析

“政策”因素是影响区位的重要因素,答题时通常学生只是机械的回答为“政策支持”、“政策扶持”、“政策优惠”等。但是学生如此答题,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试题,有的时候甚至一分未得。

1、需要从试题素材中所隐含的国家大政方针分析其政策因素

案例一:2019年高考文综福建卷第37题第2小题

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2小题“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

本小题针对“政策”因素设计的参考答案是;“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该得分点要求学生必须从图中读出R河中上游位于内陆山区以及流域内有多个“国家公园”图例符号信息的获取,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往往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应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任务,区域开发要注意“度”的把握。本小题答案的设计体现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思想。

所谓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思想,制定全国国土空间布局新格局。

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思想分析,本小题中R河流域工业较不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本地区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水资源不丰富,加之山地、峡谷等地形条件限制,生态环境较脆弱,属于“限制开发”地区,本地区开发应该以保护水源地为重点,控制工业发展规模。因此学生通过图中“国家公园”图例信息的提取,得出该区域是甲国中西部重要的水源保护地,进而限制了工业的发展。本小题能较好的体现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对于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如果学生只是应用模式套用“政策支持”、“政策扶持”进行答题,是不可能得分的。

本小题具有很好的教学导向性,一方面引导教师和学生要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另一方面要加强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并组织有针对性的语言进行灵活作答,而不是简单、机械的套用答题模式。

2、需要从试题中给出的国与国(或地区与地区)之间关系的素材分析其政策因素

案例二:2019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卷第37题第4小题

材料“图12中甲国面积19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12亿,国内生产总值1.04万亿美元;乙国面积937万平方千米,人口3.087亿,国内生产总值14.5万亿美元。甲乙两国签署区域自由贸易协议后,乙国的汽车产业加快向甲国转移,使甲国成为最有活力的汽车出口国之一”。读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4小题“分析乙国汽车产业加快转移至甲国的原因”。

本小题针对“政策”因素设计的参考答案是:“甲乙两国相邻,且不受关税壁垒影响,便于甲国生产的汽车运往乙国”。要想答到这个答案,学生首先必须充分利用材料中给出的甲乙两个国家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信息判断出乙国经济发达,汽车消费市场大;而甲国经济欠发达,汽车消费市场有限的信息。其次,通过读图得知甲乙两国是陆上邻国,距离近,运输成本较低。至此,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提供的信息进行一个逻辑推理:乙国看重的是甲国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及土地租金等区位优势,将汽车产业转移到甲国,以此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评论(0)

180****4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