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新生儿用药.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

第十六节新生儿用药

第十六节新生儿用药答案:隐藏字体:

大中小打印:

省纸版清晰版自定义单元要点新生儿用药(1)新生儿药动学(2)药物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3)合理用药原则(4)剂量计算一、儿童年龄分段:

(了解,科普知识)一、儿童年龄分段:

(了解,科普知识)常见的是按生物学分期方法,可分为下列各期:

1.胎儿期:

从受精卵发育到胎儿娩出为胎儿期。

也就是常说的十月怀胎。

2.新生儿期:

从胎儿娩出至生后足28天。

孕后28天至生后足7天的阶段称为围生期。

2.新生儿期:

从胎儿娩出至生后足28天。

孕后28天至生后足7天的阶段称为围生期。

3.婴儿期:

从出生到1周岁为婴儿期。

4.幼儿期:

1至3周岁,亦称托儿所年龄期。

5.学龄前期:

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前),也称学前期。

6.学龄期:

6、7周岁(入小学起)至11、12周岁(青春期开始之前),称学龄期。

7.青春发育期:

女童一般为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童为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一般女孩比男孩约早2年。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了解):

不成熟1.脏器功能神经系统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慢。

2.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变化很大。

3.患儿之间个体差异很大。

4.在病理状况下,各功能均减弱。

三、新生儿的药动学特点(理解性记忆结论,曾出A型题)(1)药物的吸收(结合给药途径理解)①药物透皮吸收快:

体表面积大,皮肤薄硼酸、水杨酸、萘甲唑啉②口服剂量难估计:

胃黏膜发育不完全,胃酸少,排空时间长氯霉素吸收慢而无规律,磺胺药可全部吸收③直肠给药更方便:

方便,避过肝脏首过作用,但作用有限④危重患儿须静脉:

直接入血,相对迅速可靠。

但仍有风险(静脉炎、药物渗出导致组织损伤或颅内出血)⑤不要肌肉或皮下:

外周血循环不足影响吸收分布(A型选择题)地西泮、戊巴比妥引起急性中毒;普萘洛尔、维拉帕米更易引起危险地西泮、戊巴比妥引起急性中毒;普萘洛尔、维拉帕米更易引起危险(2)药物的分布①小儿体液比重大,排出慢:

足月儿75%~80%,成人60%卡那霉素(氨基糖苷类)中毒,对听神经和肾功能造成影响。

②血浆蛋白浓度低,结合差:

总蛋白低,胎儿白蛋白亲和力低苯巴比妥、水杨酸类、磺胺类、呋塞米和维生素K3③脂肪含量相对少,游离多:

足月儿12%~15%脂溶性药物(如地高辛)④血脑屏障不完善,核黄疸:

药物易透过,影响神经系统。

胆红素入脑导致核黄疸。

磺胺药、吲哚美辛、苯妥英钠、水杨酸盐、维生素K、安钠咖、毛花苷丙等增加游离胆红素,胆红素入脑,导致核黄疸,严重者死亡(3)药物的代谢(特点要理解,具体药物要掌握)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代谢慢,半衰期长,易蓄积中毒!药物在体内两种主要生物转化过程:

记忆:

Ⅰ相酶缺乏:

黄疸不退苯巴比妥、游离脂肪酸、氢离子、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和阿司匹林等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导致胆红素入血,引发黄疸苯巴比妥、游离脂肪酸、氢离子、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和阿司匹林等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导致胆红素入血,引发黄疸Ⅱ相酶缺乏:

主要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新生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泄的药物如吲哚美辛、水杨酸盐和氯霉素,必须减量和延长给药时间间隔。

吲哚美辛、水杨酸盐和氯霉素,必须减量和延长给药时间间隔。

(4)药物的排泄(牢记给药间隔)药物清除率低药物主要是经肾脏和随粪便排泄,少部分通过胆道及肺排出。

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日龄越少,药物半衰期越长。

小剂量,长间隔给药清除能力低,主要从肾脏排泄的药物,如地高辛、抗生素等容易发生蓄积中

文档评论(0)

136****6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