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春望》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VIP

第26课《春望》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届教学竞赛州直学校初赛

教学设计表

学校:组别:初中科目:语文

教学设计标题:《春望》教学设计

——以猜读法学习即景抒情诗

学情分析:

《春望》五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衰城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忧国伤时之情。诗歌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显露。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疏通诗意不成问题,但是对含义丰富的字词不能准确灵活地翻译,并且由浅入深地理解作品的深沉含蓄的感情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运用猜读法,学习《春望》,对比阅读学会品读即景抒情这一类诗歌;

2.通过听读、译读、诵读,感知诗歌大意;

3.通过固定句式写眼前之景、想象之景和心理补白,置身诗境,体悟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

4.通过拓展阅读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固定句式写眼前之景、想象之景和心理补白,置身诗境,体悟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一种方法,通过学习一首诗来学读一类诗。

学生活动:齐读两首诗歌标题《春望》

教师提问:按题材分,它属于什么诗歌?(补充知识点:十种常见的古诗题材分类)

学习支架:辨析词义

“春”——写景

“望”——抒情(把望字换成“见”可以吗?“悠然见南山”“见”是不经意之间得之,是悠然忘我的心境。而“望”指往远处看,常带着某种心情看。)

明确:属于即景抒情诗。今天我们就采用猜读法来学习《春望》,进而来学习即景抒情诗应该怎么读。

学习《春望》

学生活动一:由题猜读,猜大概。

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发挥想象,猜一猜,这首诗歌分别会写怎样的景,抒怎么情。

《春望》

学生活动二:知人论世,明方向。

1.知人——是谁在望?

猜一猜:根据杜甫草堂的对联,了解作者。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明确:围绕“诗史”“野老”“草堂”“鹄”(高远之志,是理想)“鸥”(苟且之身,是现实),几点依据来明确是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但又命运多舛、飘泊一世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望。

2.论世——能望见什么?

【资料一】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避难鄜州羌村,后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被俘,困居长安。

【资料二】“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曹:官署)荒废,曾无尺椽(chuán,代指房屋)”……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身处沦陷区的杜甫会目睹了一番怎样都能景象?会发出怎样的感慨?请修改你的猜想。

学生活动三:诗作初读,晓大意。

听读,明节奏。

五言律诗都是以二三拍为主,也有二一二拍、二二一拍

译读,知大意。

借注释、明疑难点、合作交流

诵读,悟感情。

根据诗中的情词:泪、恨,明确忧伤愁苦的情感基调,并用低沉的语气这首诗的情韵。

学生活动四:涵咏品味,探究竟。

选读一联,发挥想象,置身诗境。请用下列句式表达:

“我”看\听到(眼前之景)。

“我”想到(想象之景)。

“我”感慨(心理补白)。

手法:。

明确主旨:《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城的荒凉残破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和平幸福的愿望。

小结:他眼里望着家和国,心里想着家和国,通过深沉的凝望,将对春景的伤感,对战乱的悲愤,对家人的思念,都凝结成了他在春天里的盼望——渴望安宁,向往幸福。

对比阅读,学以致用

同是困于长安期间,他还写了另一名作《月夜》,大家一起读读看,这两首适合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何异同?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学以致用:猜读法谁在看?看什么?情怎样?

拓展阅读,感悟悲悯

下面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人作于七年之后的春天,此时诗人已居家迁徙至四川,他听说朝廷的官军平定了叛军,收复了家乡,诗人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学以致用:抓情词

七年前的杜甫,45岁,白发稀疏、衰老颓唐、忧愁悲伤,七年后的杜甫,52岁,却在听闻收复失地后,欢喜欲狂、放歌纵酒、意欲还乡。忧乐皆因家国,命运皆连家国。

课堂小结

古有诗圣杜甫——“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