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含解析).docxVIP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姓名:班级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本课重点

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明至清中叶思想领域的变化。

本课难点

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课时培优】

一、单选题

1.据史料记载,清代,皖南地区宣城、南陵二县姜的品质优良,植姜面积较广,姜类非常畅销,“宣城、

南陵姜利最大,宣城黄渡产者无筋……上农夫家亩可数十石,计一乡可得数万石”。这表明,当时皖南地区

A.经济作物开始大量种植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D.区域间的贸易较为活跃

2.由于明清时期人口的不断增长,形成了大量剩余劳动力,遂使任何以节省劳动力为目的的技术变革都不可能出现,中国历史便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陷人张献忠式大屠杀的悲惨循环当中。这说明明清时期

A.社会转型的异常艰难B.人地矛盾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

C.技术变革的迫切需要D.人口膨胀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3.明朝的耕地面积大于宋朝,粮食的单位产量也高于宋朝。但明朝农业财政年收入的最大值只有两千万两白银,甚至不及南宋常年中央财政收人的三分之一。出现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B.国家经济政策的导向

C.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D.农业生产技术的制约

4.下表为1393到1851年的中国人口数据统计表,其中对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最高时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第一时期

第二个时期

第三个时期

年份

1393

1630

1680

1776

1820

1851

人口数(千人)

74652

222047

184993

311645

383287

437323

年平均增长率%

4.6

5.5

4.4

A.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

C.政治稳定与政策鼓励

B.农作物新品种的传入

D.抑制土地兼并的结果

5.如图是学者统计的明清时期疫情频次与地理分布图。据此可以看出

A.疫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有关B.经济发达地区疫情爆发频次相对较多

C.沿海地区因外国人来华贸易而疫情严重D.疫情频次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趋势

6.据明人记载当时“中国物产丰富,独缺白银,视白银为奇货”。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另一方“均无他产”,但有着丰富的白银蕴藏和储备,所以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据此可知

A.中外双方在贸易上存在契合点B.闭关锁国阻碍外贸发展

C.洋货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D.货市白银化的趋势明显

7.下表反映了清代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概况。据此可知

地区

概况

江汉平原

石首县旱地以菜、麦和棉花、豆美、高粱、芝麻、粟米等轮作;松滋县旱地以麦、豆和棉花轮作

鄂西山区

在玉米普遍推广之前,多为麦、粟两熟,推广之后则多为麦、玉米两熟

湘西山区

春秋皆种荞麦,一年两熟;其余旱地多为玉米、甘薯、大豆,菜、粮两熟

A.美洲作物种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B.农民比较重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C.区域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差异大D.轮作技术打破南北农业生产格局

8.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形成了以“族医”体制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障为特色的宗族医疗卫生体系,与毗邻的江南地区相较,徽州地区瘟疫的规模、次数都要少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A.徽商商业辉煌B.宗法观念兴盛

C.江南经济凋敝D.徽州医疗发达

9.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关于佃户身份低于地上的法律,在法律上确认了佃户在社会上的“凡人”地位:严禁地主无偿使用佃户,否则予以处罚。这些措施

A.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B.废除了租佃式的经营关系

C.有利于新生产关系产生D.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10.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11.从明末到清初,儒学从“尊德性”的理学逐渐转变成“道问学”的考据学,其中原因众说纷纭:章太炎将考据学的兴起视为清代严酷政治压迫的产物;侯外庐等人则援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公式,把明清之际的思想转变看作底层经济基础变动的表征;梁启超和胡适视清代考据学为针对宋明理学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