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借他山之石,攻地理之玉.doc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借他山之石,攻地理之玉.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页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借他山之石,攻地理之玉

借他山之石,攻地理之玉

地理学科是一个文理性质兼备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基于学科这一特点,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大胆尝试与语文、历史、音乐等的巧妙结合,以达知识间的有机整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横生的乐趣中,快乐的学习,以求达到课程资源的开放性。

一、与语文的整合

1.巧用词语,妙里生花

例如,在学《黄河的治理》“地上河”这部分的教学时,我设计过这样的问题:“请大家看图,试用一句诗来描述黄河‘地上河’的情景。”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真是:七嘴八舌不停口,妙语如珠话黄河。在众多的描述中,大家最推崇的是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本来这句诗,是形容黄河发源地之高。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上。今天用于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描述,既形象生动,又言简意赅。把黄河下游高出地面8米甚至10米的感觉,表达的淋漓尽致,加上黄河“地上河”图片的帮助,学生们想象力的发挥,便对黄河“地上河”的意境,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2、地理知识解诗意,活学妙用,兴趣无穷

例如,《地球运动》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我实施了这样的活动:展示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以及探究问题“请同学们分析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经过同学们小组内激烈的讨论,很快得到答案:“坐地日行”包含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八万里”包含了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的地理意义;诗词说明了地球自转一周所行的路程。“巡天”包含着地球在天空中的自转和公转;“一千河”说明天空中的无数星河。在做题时,纬度更小的地点更接近赤道。

3、诗词引用,探究趣味更浓

例如,《长江的开发》“水能宝库”部分的处理:学生们通过小组内读图、分析讨论、合作理解、找出长江“水能宝库”主要位于上游河段。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追问:“为什么长江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如此丰富呢?”学生们结合识图,经过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落差大.一声猿叫未停,小船已过千万重山。虽是夸张,但也道出三峡处水流的湍急,水能的巨大。

语文诗词与地理知识巧妙结合的例子还很多,如:利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诗词,来讲解内蒙古高原,来理解碧草青青、羊肥牛壮的草原景观;借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来想象塔里木盆地内沙漠广布的景色。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诗词的陶冶下学习,既学到了地理知识,又培养了地理、语文的双重能力,更养成了学生们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学习习惯。

二、与历史整合:

要搜集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的相关资料、图片,因此,在搜寻的过程中,掌握自然地理决定人文地理。在讲解河西走廊时与丝绸之路相联系,说明地势较平坦,成为西北地区的农业区。讲台湾时,郑成功收复台湾。历史上的插图很多与地理的插图差不多。通过结合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三、与音乐结合

在学长江一节时,播放《长江之歌》,让学生了解长江的气势;在学黄土高原时,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学西双版纳时,播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使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亚洲的地形与河流这一节时,播放《亚洲雄风》导入新课,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堂,事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地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这是我平时上课的一点做法,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9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